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天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蓝皮书数据显示,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50的城市依次是: 第一名深圳、第二名香港、第三名上海、第四名台北、第五名广州、第六名天津、第七名苏州、第八名北京、第九名澳门、第十名无锡。 第十一名佛山、第十二名武汉、第十三名南京、第十四明东莞、第十五名成都、第十六名青岛、第十七名厦门、第十八名大连、第十九名郑州、第二十名长沙。第二十一名宁波、第二十二名杭州、第二十三名沈阳、第二十四名重庆、第二十五名常州,第二十六名台湾新北,第二十七名中山、二十八名南通、第二十九名唐山、第三十名济南。第三十一名烟台、第三十二名泉州、第三十三名西安、第三十四名淄博、第三十五名合肥、第三十六名徐州、第三十七名嘉兴,第三十八名镇江,第三十九名福州、第四十名长春。第四十一名扬州、第四十二名石家庄、第四十三名绍兴、第四十四名南昌、第四十五名泰州、第四十六名潍坊、第四十七名东营,第四十八名济宁、第四十九名大庆,第五十名温州。分析蓝皮书显示,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之列。其中,与年相比,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深圳取代香港跃居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无锡取代佛山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中,天津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最高,而澳门的综合效率竞争力优势明显。 从个体城市来看,北海市成为近三年来综合经济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在综合经济竞争力20强城市中,天津、厦门、郑州、长沙分别在过去三年中提升了3个位次,深圳从过去两年的第2位上升至榜首位置,上海、台北、广州在近三年来一直稳居3~5位。
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香港高居第二位,首次被深圳超越。综合竞争力分项表现稍有差异:从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来看,香港整体很好,但“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城市发展局面始终没有改变,香港过于看重贸易、金融、航运、旅游、专业服务这五大产业,而对不少规模较小、新兴但极有潜力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