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船务资讯”,热门航运新闻抢先看 摘要船务周刊精选新闻栏目,为您呈现每日物流焦点新闻:宁波舟山港累计靠泊40万吨矿船达艘次;中新两国港口强强联手增强国际竞争力;15亿美元订单!韩国惊呼:中日船企联手遏制韩国造船业;招商轮船30万吨VLCC“凯福”轮在大连大船集团交付。 宁波舟山港累计靠泊40万吨矿船达艘次 11月7日,满载着39万吨进口铁矿石的新加坡籍矿船“远卓海”轮顺利靠上宁波舟山港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1号泊位。至此,宁波舟山港自年9月首次试靠40万吨矿船“远见海”轮以来,累计靠泊全球最大的40万吨矿船总数达艘次,为宁波舟山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强港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宁波舟山港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拥有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的7个可接靠40万吨矿船泊位中的2个,为全国拥有可接靠40万吨矿船泊位最多的码头。近年来,依托宁波舟山港铁矿石物流体系,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充分发挥40万吨矿石码头的优势,在积极参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矿石中转储运基地方面成效显著。 据悉,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于年1月23日首次挂靠外轮投入试生产后,当年9月23日首靠40万吨矿船“远见海”轮,从此开启了巨轮时代。从年全年接卸6艘次40万吨矿船,到年、年分别接卸21艘次、28艘次,再到今年前10个月接卸40万吨矿船达44艘次,预计全年可完成接卸50艘次以上,接卸艘次稳步提升。相比国内其他大型港口的4年甚至8年时间才达到艘次40万吨矿船靠泊量,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仅用3年实现,实属业内罕见。 针对日渐增长的40万吨矿船到港量,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及时增加作业设备,优化接卸方案,作业效率不断提升。三年前,该码头仅有3台卸船机,靠泊到离泊需要小时以上,如今该码头已拥有7台卸船机,40万吨矿船平均卸船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净作业时间控制在40小时以内,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下阶段,宁波舟山港将继续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将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矿石中转码头。 中新两国港口强强联手增强国际竞争力 天津港对外开放的“朋友圈”越扩越大、共建共享的“生态圈”越织越密。7日,天津港集团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在天津滨海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携起手来增强国际竞争力。 天津港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距离雄安新区最近港口,辐射三北内陆腹地,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和“一带一路”重要海陆交汇点,同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万标箱,位居世界前十位。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是世界领先的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在亚、欧、美三大洲均有投资运营码头项目。天津港集团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自5年建立合资合作关系以来,在过去十余年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投资的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和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两个项目,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更加紧密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天津港集团创建世界一流港口营运集团,提升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在天津港及“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业务功能,增强双方港口业务竞争力。 15亿美元订单!韩国惊呼:中日船企联手遏制韩国造船业 继不久前中日合资船厂扬子三井造船正式投入运营后,由日本三井海洋开发公司(MODEC)与大船集团组成的一个中日联盟近日在康菲石油公司成功击败了原本最具优势的三星重工,揽获价值15亿美元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合同。面对中日船企近期一系列合作成果,韩媒惊呼,中日船企正在联手遏制韩国造船业。 据悉,MODEC近日宣布成为康菲石油公司澳大利亚海上Barossa油田FPSO项目总承包商,同时,BarossaFPSO的船体和生活模块部分将由大船集团建造,这也是MODEC与大船集团合作开发的新型FPSO设计的首次应用。 虽然MODEC并未披露相关合同的具体价格,不过,韩媒指出,BarossaFPSO项目估计价值高达15亿美元。这份合同原本预计将交给三星重工负责,因为三星重工在去年5月与康菲石油公司签署了相关的前端工程设计(FEED)合同。然而,凭借较低的人工成本,MODEC与大船集团的中日联盟成功击败三星重工。 据了解,BarossaFPSO将首次应用MODEC与大船集团合作研发的“M船体”,这一设计已经收到了美国船级社和DNVGL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批复。M型FPSO的全双船体设计可以容纳比传统VLCC更大的上部模块和存储能力,具有25年以上的更长设计使用寿命。 MODEC与大船集团在年3月签署合作开发备忘录,应对国际油气公司对新造FPSO船体的需求,双方将合作开发一型适用于多个海上油田的通用型FPSO(M型)。今年7月,双方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用于未来MODEC作为总包商投标新造FPSO项目,大船集团将作为分包商负责设计建造船体和生活模块部分。 韩国造船业人士称,作为海工装备市场上的新生力量,中国船企正在忍受低廉的投标价格和业务损失以获取订单,而日本企业则通过技术转让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韩媒称,中日两国在造船业的合作并非新事。在日本,船东拥有与船舶相关的原始技术,这些日本船东与技术水平尚不足够的中国船企已经合作了10年左右。但在韩国,一般是船企拥有船舶技术。 韩媒指出,中日企业正在新项目中开展合作。举例而言,中远海运能源与商船三井在今年8月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LNG项目运输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更紧密、更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韩媒预测,这两家公司很可能会合作寻求新的LNG运输合同。另外,在中远海运集团与商船三井合作的基础上,中国船企可能会建造一系列LNG船。 与此同时,日本船企也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船厂的形式转移建造技术、降低成本。今年8月,由日本三井ES造船、三井物产与扬子江船业集团成立的合资船厂扬子三井造船正式开始运营,新船厂将以LNG船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三井ES造船还计划将其设计的多种船型散货船订单交由扬子三井造船建造,其中包括新开发的新开发的“neo87BC”型载重吨散货船。 除了三井ES造船之外,川崎重工在10月初正式披露了将向两家中国合资船厂——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和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转让液化气船建造技术和在中国建造液化气船的计划,其中LNG船建造技术将转让给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而LPG船建造技术将转让给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而早在年,川崎重工就正式决定将70%左右商船建造工作全部转移到中国两家合资船厂,以便提高价格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随着日本船企全球竞争力的下降,日本船企日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