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北京交通广播记者王琛琛

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一个关键节点年份。

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到年,要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衔接,初步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第二,打通京秦高速、京台高速、首都地区环线的密涿高速等断头路,实现“路通”。第三,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6座城市试点“交通一卡通”,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第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协同”障碍。三地成立了“京津冀三省市交通一体统筹协调小组”。

为此,在年,北京交通广播策划组织一次“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联合天津交通广播、河北交通广播,共同采访报道。取名为:足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探寻。

报道组在京昆高速镇江营收费站采访收费所所长王涛,了解京昆高速运营情况▲

今年5月到8月,三地交通广播记者将组成联合报道组,兵分四路采访公路建设、轨道交通、客货运输、民航交通等领域的“一体化”进展和成效,贴近观察“交通一体化”进入下一发展阶段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和方向。

5月15日,第一路公路报道组率先出发。历时12天,全面探访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中公路互联互通方面的建设进展以及未来规划。

报道组在京昆高速镇江营收费站采访车主▲

在路上

1辆车,3地记者,8个城市,12天,13条高速公路,多公里行程。构成了我对这次京津冀三地交通广播联合采访活动的全部回忆。

报道组在京台高速青云店收费站采访首发集团京开分公司副经理齐春舰,了解京台高速运营情况▲

一辆租来的别克GL8,带着我们一行人穿梭于京津冀三地,几乎跑遍了京津冀地区所有在建公路的施工现场。“流动的北京城”是标志性的开场语,因此我们的车也被亲切地称为“流动的京津冀”。

因为行程紧,路程长,我们每天都在赶路。一趟出差,12天下来,一看里程表,竟跑了多公里路,相当于北京到广州跑个来回。连常年跑客运的司机杨师傅都啧啧赞叹,这一路载着我们从南到北不容易。最远的一天跑了多公里,从张家口与内蒙古交界的地儿怀安一路开到石家庄。漫漫长路,所有人都累得说不出话来了,只有这台七座商务车默默地走在每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高速上、省道上。

报道组在河北张家口采访京新高速河北段管理处副处长孙红兵▲

到地儿、下车、进入战斗,每天都是这样的快节奏。我们下了车抓紧时间采访,采访完匆匆上车继续赶路。每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车里度过的。这种流动的工作状态,被同事黄河戏称为“充电2小时通话5分钟”,实在绝妙。

这一路,没有看到什么美妙的风景,却满心欢喜。因为赶路的途中,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儿。

报道组在河北张家口采访京新高速河北段施工现场副经理丁磊▲

此行与天津交通广播、河北交通广播的合作,结识了许多兄弟台的同行,也是这次出差最大的收获。一路上大家像彼此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其乐融融,用各地的段子和都市传说填充着漫长的旅途,排解长途奔袭的疲惫。

河北交通广播先后来了两位记者,一位是宋骏,个儿高,热心朴实,一路兢兢业业各种电话联系采访,手机都没有放下过;另一位尚斌,有着一张“不老的青春脸”,无论他怎么解释,我们都不信他是79年的,孩子都9岁了。我们刚去天津的第一天,他的孩子在家摔了一跤胳膊骨裂,让他担心坏了,但依然坚持完成了当天的采访。

京新高速河北段钢筋加工车间,工人正在把一根根细长的钢筋加工成马蹄形状的马蹄筋,用于桥梁下部使用▲

天津交通广播的郑毅,也是大高个,长得帅,稳重踏实,说话时眼神坚定迷人;高鹏,40多岁,曾经是一名交警,后来转行当记者,简直就是一部各种悬疑故事和传说的“资料库”。在河北白沟遭遇堵车时,高老师下车指挥交通,不改交警本色;王潇颐,爱说爱笑,一口正宗天津话,特别“哏”,虽然自嘲是“大龄剩女”,却活得潇洒犀利。

我们台的黄河,作为跑全北京万人中对北京路网交通最了解的“前万”人,在北京采访的几天中,充分展现了他熟门熟路的优势,带着我们在各个施工工地穿梭采访,十分顺利。而且,黄河金句频出,活脱脱郭德纲和小岳岳附体,让我们这趟车永远充满欢声笑语。

东坡隧道内,这条隧道是太行山高速全线最长隧道,全长米▲

还有我自己,王琛琛,女记者一枚,重症强迫症患者。平时有点闷骚,工作时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笑点和泪点都偏低,很容易就被采访对象打动。

最后当然少不了我们的领队李哲勇,哲台风趣幽默,亲切可人,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对了,他最喜欢坐车厢后排,“流动的京津冀”这句logo就是出自他之口。为了体恤我们采访的辛苦,哲台亲自下场,担起摄影师大任。我们采访的时候,他在旁边各种角度、各种位置给我们拍摄工作照,超级专业。

报道组在河北太行山高速邯郸段东坡隧道内采访项目经理负责人朱敏▲

来来往往12天,除了报道团的成员,还有许多人一直陪伴着我们。一路开车的杨师傅,已经60岁,在我们睡得东倒西歪的时候,一个人孤独地开着车,把我们安全地送到每一个目的地。还有河北省交通厅宣传处的杨玉昭主任、齐京、龚腾飞,三位全程陪跑,悉心安排,才有了河北站的顺利收官。

新机场高速、延崇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京秦高速、太行山高速、唐廊高速、良常路、国道、津围北二线……这些分布于京津冀各地,正在紧张施工的公路,是我们此行的采访对象。

在东坡隧道内,这条隧道是太行山高速全线最长隧道,全长米▲

每一条路都有它的故事,说一条我印象最深的路。

最艰难莫过于太行山高速。

太行山区自古山势险峻,道路难行。曹操都曾作诗,“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来形容太行山路有多难走。而在这崇山峻岭间修一条公里的高速公路,将是何等艰难。然而,沿线百姓对这条高速早就盼望已久。八百里巍巍太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沿线有连片的贫困县、特困县。没有路,特产运不出去,村里的人走不出去,秀美的革命老区风景外面人来不了看不到。这条路是他们的通衢大道、致富大道、旅游大道。

报道组在天津采访唐廊高速现场项目总工张永彬▲

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我们探访了太行山高速的施工工地。沿着唯一一条崎岖不平的村级公路一路颠簸来到一个叫野桃镇的地方,在这里,太行山高速全线最长的隧道已经初具雏形。施工队都是从四川过来的,他们刚来这里的时候,这里是三无之地——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一群人在峭壁上勘察,一点点挖山,一点点填路,时刻面临着坠崖、落石等危险,在大山里生生开出路来。山里的生活条件也极为艰苦,去年最冷的时候,施工队都住在村里的猪棚里,晚上过了10点,水就被冻住没法用,辛苦了一天连把脸都洗不上。

天津的一条重要对接公路——津围北二线施工工地,这条路连接天津与河北承德▲

为了赶工期、拼进度,施工队几乎没有放过假,没有朝九晚五,没有周六周日,见不到家人,孩子刚出生也没时间回去看。我在采访的时候,几欲哽咽,却听到施工人员云淡风轻地说,当你真的全身心扑在工程里以后,每一天都会非常有使命感和成就感,吃过的苦甚至都不会觉察,只是在事后回忆起来会觉得当时确实不容易。他说这话时脸上闪现过一丝真诚,一丝欣慰,我始终记得他和他的工友们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的手掌,那是他们最好的勋章。

报道组在北京大兴采访新机场高速项目负责人张彦铎▲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以来,三地在交通一体化建设方面硕果累累。一条条高速通达四方,一条条隧道穿山而过。未来几年,新机场、冬奥会、雄安新区,在这片北方土地上,将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改变。

报道组在北京大兴采访新机场高速施工进展▲

看着这些工地,想象这些高速公路最终建成通车后的景象。它们会平整通达、川流不息,会像网络一样把京津冀三地牢牢联系在一起,改变沿途百姓的生活。在这个充满了“中国速度”的时代里,我们很容易







































郑华国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那家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mt/7545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