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16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了“天津农村广播‘感受美好吉林’”的消息。报道全文:

  日前,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的19名记者与吉林乡村广播的同行一起开展了“行进白山松水,感受美好吉林——百名记者在基层”联合采访活动。天津农村广播总监邢小军这样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描述此次活动:“我们共同行进在白山松水间,一起来感受美丽的吉林;用双手触碰白山松水,用脚步丈量美丽的吉林;用心聆听百姓心声,用笔记录新农村的巨大变化。”

  尝试两种巧搭配

  在7天的时间里,天津农村广播的记者走过了长春、辽源、通化、白山、抚松、集安等地,围绕东北抗联遗址、土地集中经营、家庭农场、山区特色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新农村建设等主题内容进行实地调查和体验式采访。采写了69篇报道、篇采访札记;发表微博条,阅读总量达次;   在这次采访活动中,采取了天津农村广播记者与区县联盟广播记者相结合、老记者与年轻记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搭配组合。天津农村广播记者与天津区县联盟广播记者各有所长。

  老记者与年轻记者的组合则让采访小组既有老记者的深度,又具有年轻记者的活力,使采访小组的战斗力大幅度提升。在集体采访中,因为受访者的相对固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采访人物同一化、采访素材雷同化等问题。有经验的老记者往往会回避十几个话筒指向一人的情况,而是在采访了重要问题以后,另辟蹊径,寻找其他采访目标补充内容。在老记者的带动下,年轻记者纷纷效仿,使集体采访的稿件中声音素材更为丰富,稿件内容更为充实。天津农村广播在赴吉林采访小分队的记者中,还包含有新媒体记者。他们每天向微博及天津农村广播   创下两项新纪录

  在这次异地采访活动中,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创造了电台开播以来两项新纪录。一是参与采访记者人数创纪录。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吉林乡村广播一行共26名记者参与了全程采访报道。如此众多的记者,在采访中如何避免选题重复,是最大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报道组采用选题会的方式予以应对。选题会首先确立当天采访内容的报道角度,再对第二天即将进行的采访拟出报道选题,对于记者上报的主题不明确的报道选题,则由报道组与其他记者集思广益共同出谋划策。为了保证采访报道的真实和准确,依然坚持三级审稿制度。记者完成稿件后,送交所属小队初审;初审汇总后,交由领队终审;终审完成后,再制作并回传稿件。经过三级审稿,不仅将报道的中疏漏全部改正,经过多次提炼新闻主题,还产生了10余篇深度报道。

  二是采访点位数量创纪录。在联合采访中,记者们对辽东县农民秸秆画、安石镇朝阳合作社、东丰农民画博物馆等16个采访点位的22个主题进行了采访报道。为了激发记者的采访热忱,报道组引入了竞争机制,将记者分为8组,每4组又形成一个小队。组与组之间,队与队之间,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模式,比谁的报道角度更新颖,比谁的典型选择更准确,比谁的报道更深入,比谁的笔法更细腻。

更多详情请在







































鍖椾含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
鍖椾含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mt/7547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