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现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兼全媒体协调中心主任吴湘韩便是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者之一。出生于湖南新化的吴湘韩,从事新闻工作22年,采编的作品先后10次荣获中国新闻奖。“生命由时间组成。一篇新闻作品、一个版面、一张报纸的生命是有始终的,甚至是短暂的,但如果倾注足够的时间、情感、思想,虽然不能使其不朽,但也是能延长其生命周期的。”吴湘韩说,新闻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和有思想的。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合影。后排右三为吴湘韩。做“保姆式”编辑年,吴湘韩出生于新化。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国青年报社湖北记者站、湖南记者站、编辑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20多年来,他采写、编辑的新闻作品10次获中国新闻奖。年,他荣获中宣部、人事部等六部委授予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他在中青报特别报道部,一待就是近10个春秋。为什么在特别报道部是最快乐的?吴湘韩回答:“因为乐在其中,因为有成就感。碰到一个感兴趣的选题,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夜以继日,在一起商量、策划、编稿,做深做透,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很快乐。”他提出了“开掘真相、影响今天”的办版理念,和团队主创了一个“打活老虎”的栏目——《今日出击》,推出了一大批产生很大社会影响的报道,创刊不到两年即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吴湘韩和特别报道部的同事们。年,他组织策划了山西封口费事件系列报道,这是监督新闻界影响最大的批评报道,推动了中国新闻界重建新闻公信力与记者社会形象的重大进程。报道引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高度重视,有关媒体和责任人得到查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米博华在中国新闻奖评审会上评价说“以令人信服的事实,以扎实的采访作风,使报道极具冲击力,给人以极大震动。”该系列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同事戏称他为“保姆式”编辑。主持特别报道部工作期间,他经常在网上找线索,找线人核实情况,告诉记者怎样采访,教授年轻记者怎样突破,甚至帮助记者寻找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保姆”由此得名。口音虽重但稿子写得好

吴湘韩

吴湘韩是湖南新化人,方言出名的难懂。

这一点同事早有叙述。中青报著名摄影记者贺延光采访连战年访问大陆之旅,采访手记中有一段是关于他的:路上,突接一电话,竟半天听不懂。本来就刚吵了一架,我怒哼哼地叫:你是谁呀?对方说了半天,最后我连猜带蒙好像有什么“像喊”两个字。我愣了一下:“你是吴湘韩吧?”——我的天,真是他!连毛泽东的湖南话我都能听明白,可这个吴湘韩,您算哪个地方的湖南人呦!“什么事?”我问他。他又吭嗤半天,我终于弄清楚了他在问我,演讲现场的特写准备怎么写?这个介绍自己会发音成“我想喊”的人,曾经给报社同事造成很大困扰。中青报前任社长陈小川说,有次吴湘韩找他汇报工作,他听了半小时硬是没听懂,迫于无奈,只好问他:“CanyouspeakEnglish?”吴湘韩年,吴湘韩从北京去了中青报湖北记者站,当驻站记者。结果,吴湘韩刚去,又闹出个故事。当时还有国营商场,指派他去采访某国营商场老总。采访完后,老总给负责人打来电话,埋汰道:你们都是派的什么记者啊,他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但是过了几天,负责人又接到这个老总的电话,只是这次是来表扬的。老总说,看到报道了,“记者虽然口音重,但稿子可写得真好”。学哲学的新闻人

吴湘韩在采访。

与很多科班出身的记者、编辑稍有不同的是,吴湘韩大学学的是哲学。学哲学的都是疯子吧?吴湘韩反驳:“当然不是。”他说,哲学能够给人一种思维方式,逻辑性强、有深度。哲学思维是一种带着问题去追问的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带着哲学思维的方式,带着质疑与追问的思维,吴湘韩总能发现并策划出与众不同的新闻。他也不怕被调侃。刘万永曾记录过一段趣事:因为吴湘韩本科、硕士学的都是哲学,而且是马哲,我们经常嘲笑他的专业,问学哲学有啥用。他抬起头,“蔑视”着我们说:“你们懂什么?哲学,是思想的铁锹(体操)!”还有一次,我们聊起读哲学书籍的苦恼,文字都认识、意思全不知。哲学就没有通俗易懂的表达吗?他不屑地说:“当然有,黑格尔说,密涅瓦河畔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起飞。”哇,果然厉害,不懂,赶紧百度。年,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令不少港口城市的居民不安,自己是不是离危险化工产品仓库也很近?在吴湘韩的策划下,《中国青年报》3名特派记者赴上海、宁波、青岛这3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历时一个月调查发现,相当多危险源突破了与居民区之间米的安全红线。这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却一直被人忽略。他们报道分析了米安全红线没有落实的原因,并提出了制度上的建设性意见。这篇报道获得了年“最佳环境报道奖”。吴湘韩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给媒体独家报道的机会少了,但还是有可能的。思想的深度决定独家策划,独特的品牌影响力也会带来独家的调查性报道线索。总理都说他写得好吴湘韩参与编写的精选特别报道作品集《开掘真相》。“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是,吴湘韩还是愿意在新闻岗位上坚守。他说,坚守的不仅仅是一个岗位,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在特别报道部的时候,我提出了做新闻要专心、专注、专业。我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这样吧。”因为坚守、因为执着、因为热爱、因为认真,吴湘韩与特别报道部推出的新闻作品先后推动了保送生制度、高考加分制度、公务员考试体检制度的变革,推动着社会前行的步伐。吴湘韩在湖南做得最多的是调查报道,但最出名的一篇,是个题为《洞庭大规模退田还湖》的短稿,因为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此稿做了批示:“这篇文章写得好,朴实无华,但思路清晰,数据说话,令人信服。”总理都说写得好的记者,可能并不多见吧。新闻人最应该坚守的是什么?“坚守住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坚守住道德底线,抵得住诱惑,敢于担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新闻人可以为民生、为社会做很多事情。”吴湘韩道出了一个新闻人作为社会守望者的价值观。

今天是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向吴湘韩,向和他一样,奋斗在新闻岗位上的记者们致敬!

来源:刺猬公社、新化新闻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彭可心









































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sh/7531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