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希望世界给我多一分钟、多一秒钟,让我再好好爱你……”歌词里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钟,真的可以实现了。因为,年还真的多出了“1秒”。

这多出的“1秒”将加在格林尼治时间12月31日23时59分后,通过增加闰秒实现。由于北京处于东八时区,所以将在北京时间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后面增加1秒,届时会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

这也意味着,我们正在度过的是史上“最长”的元旦假期。网友便调侃道:

今日头条年元旦多出的这一秒从哪来的?!

据天文专家介绍,为了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世界时”每天大约减慢1/秒,但是“原子时”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时间系统之间就会出现差异,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据新华网报道,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从年到这次的44年间,已经有27次闰秒。最近一次是年6月。

到了闰秒调整这一天,我国时间基准系统将通过专用闰秒软件自动完成闰秒调整,所以“闰秒,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公众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赵之珩强调说。

这一秒对特殊领域非同小可

1秒钟,火箭、宇宙飞船能飞7.9公里,对于低轨道的人造飞船,0.1秒的误差也会造成轨道的偏移;拿金融行业来说,1秒前后的汇率、股市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收益效果;对于导航定位来说,光速运行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即使在时间测量上差百万分之一秒,即1微秒,都会相差米;而1秒钟的误差,还可能导致整个电网停电甚至崩溃。

当然对闰秒最为敏感的莫过于计算机相关领域。计算机系统和程序按每分钟60秒设定,当闰秒发生时,计算机或服务器系统会因无法识别“两个连续的相同秒数”而显得“无所适从”:中央处理器可能因系统的不断询问而“死机”,电子邮件可能迷失“方向”,重要数据可能丢失……

据媒体报道,年实施闰秒时,全球约个计算机网络突然短暂中断;旗下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的美国洲际交易所被迫中止交易达61分钟。而在此前一次出现闰秒的年,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死机”数小时,被迫人工检查乘客登机……

你想好这个元旦假期,

多出来的一秒怎么过了吗?

◆来源: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十佳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sh/7542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