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天津西青新闻中心在伊宁市涂英俊医生家採访 “赶大营”是继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之后,近代中国又一次成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对当时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时称“三千货郎满天山”。 坐落在千年古镇杨柳青的天津西青区新闻中心(西青广播电视台),自年开始便有计划地发掘“赶大营”的历史,多次抵达新疆伊犁进行专题采访,得到杨柳青后人的积极配合,发现和获取了大量珍贵的史实材料。本期我们发表了天津西青区新闻中心主任王向阳的文章,和一组西青广播电视台在伊采访活动的照片,以及老照片中实业家晏恩波的小故事。从中既看到杨柳青故乡对伊犁赶大营后人的牵挂;同时也感到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蓝图上,伊犁越来越被世人瞩目。 ——编者王红涛 王向阳文章: 年,阿古柏在新疆发动叛乱,清政府派陕甘总督左宗棠率西征大军平定叛乱,收复新疆。天津商人(以杨柳青地区为主)余人肩挑货郎小篓,随军西征,沿途为军队提供后勤服务,后人将这一历史史实称为“赶大营”或“赶西大营”。 81岁晏鸿铭老人是西青区杨柳青人赶大营后裔第三代,曾是水果加工企业工人 新疆收复后,这些商人由行商改为坐商,在迪化大十字街(今乌鲁木齐市)开办买卖店铺商号,著名的有同盛和、永裕德、复泉涌等天津八大家。他们将京津地区日用百货、南方丝绸茶叶等源源不断运往新疆,开始了早期的新疆和内地商贸交流。 尚耀武向天津记者赵玮介绍老照片 这些商号以迪化为中心,在北疆的伊犁、塔城、奇台,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哈密等地开办分号,当时有“三千货郎满天山”之说。在新疆伊犁,杨柳青人安文忠开办文丰泰总店,其分店遍布全疆,当时富甲一方。 采访团在安肇铭家与其家人合影,左1为作者王向阳 天津商人不仅从事经贸活动,他们还将内地的种植技术、手工制造、服装、饮食等内地的风俗习惯、文化带到新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对新疆的稳定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棵橡树是安肇铭父亲安建忱90年前在胡迪亚纡孜种下的 杨柳青在伊商人安建忱当年做肠衣等生意 从清光绪年间到抗日战争爆发的60年时间,天津商人或定居新疆,或来往商贸,架起了从渤海之滨到西部边陲的交流沟通的桥梁。据统计,抗日战争爆发前,杨柳青镇户居民中,有户与新疆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在新疆从事商贸等各类活动。 天津西青新闻中心采访杨柳青老人:右1晏鸿铭;2晏鸿文老人。 目前,在新疆的赶大营后人有数十万之众,他们在新疆各地、天山南北繁衍生息,为祖国边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贡献。 赶大营是即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之后又一人口迁徙活动,对当时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当今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历史意义。 观看当年杨柳青赴疆货物 挖掘历史,不忘过去。先人们不畏艰辛,不辞辛劳,团结互助,扎根边疆,传承文脉,也许是先人们赶大营精神之所在。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做出贡献。 采访收藏家邬国威会长 邬宝源斋有许多当年的赴疆天津货一陶瓷 故乡,是赶大营后人们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他们的根脉。一代又一代赶大营后人不忘家乡,多次到杨柳青寻找亲人,认祖归宗。杨柳青的亲人们也时刻牵挂这万里之遥的赶大营后人。 医院副院长许伟的藏品,这是当年他的祖辈从天津带到新疆的4个大瓷盘,只有过年时才拿出来用一下 天津西青区新闻中心(西青广播电视台)坐落在千年古镇杨柳青,自年开始就对这段历史进行挖掘采访,得到大量的史实材料。为更好地把这段历史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西青新闻中心准备派出采访团队再赴新疆,对赶大营后人进行专题采访。以图片、视频、回忆文章、口述录音的形式记述赶大营这段历史,以及赶大营的后人为建设繁荣新疆做出的贡献。 如果您是赶大营后人或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欢迎与我们联系。 号:xq_xiangyang 邮箱:wxypost aliyun.中科白癜风微博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sh/7560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