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天津GDP增速4.5%,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倒数第一。记得“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GDP破万亿的新区”的新闻还历历在目,今日却是画风突变,这个反差实在让人意外。但如果细加分析,却会发现这个偶然中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一直以来天津的经济模式一直以招商引资为主。天津拥有极佳的区位优势,有着北方最大的港口天津港,与北方各省的铁路联系也十分便利。自近代就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侯式制碱法创始人侯德榜近代在天津创建碱厂,建国以来天津钢铁,大无缝钢管都是天津的名片。这些优势为天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从开发区建立之后,天津拥有了政策优势。在这两者的加持下招商引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大量的外企进驻天津,促进了天津经济的腾飞。外企的红利结束之后,天津又将招商的重点转向国内,吸引了航天制造汽车等一系列大型的内资企业,进一步助力了天津发展。但时至今日,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外企该来的都已经来了,大型内资企业也是各个地方争相吸引的香饽饽。随着其他地方政策的不断放开,天津也已经没有了政策优势。虽说最近几年吸引了一汽大众落户天津,但整体上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引资的目标越来越少,而且难度也越来越大。在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天津基本上还是以制造业汽车产业为主。这些年火热的互联网半导体等产业,天津明显处于劣势。三星在天津工厂的关门,更是导致了天津半导体产业的进一步萎缩。制造业固然重要,但增速却不会太高,而增速高的产业天津占比却很小,这必然造成经济增速的下滑。从企业性质来看,天津主要以国企和外企为主,而这些企业多属于比较稳定的行业。而创新力最强的民企,天津占比却不高。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以华为为首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基本都以民企为主,总部设在天津的凤毛麟角。这也直接影响了天津的经济增速。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比拼的是政策,那么现在比拼的是内功。哪里拥有最强的人才,拥有最前沿的产业,拥有最强的创新力,哪里就能脱颖而出。所以天津现在需要的是转变经济模式,转变驱动经济发展的思路。首先要吸引人才,但吸引的应该是真正愿意留在天津发展的人才。其次要支持初创型企业尤其是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发展,通过减税减费以及贷款等政策为这些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在维持现有汽车等优势产业的同时,要更重视半导体互联网等产业。最后,要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更多地吸引创新型研发型企业,促进产业的升级。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sh/7633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