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白金10分钟的由来 医院 “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活动 (医院消化内科黄卫护士长供稿) 昨天(10月10日)上午9时30分,医院医护人员一行来到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白金十分钟”宣教及健康查体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科室有: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甲区、骨科、护理部专家医护人员。 上午10时10分,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由医院消化内科王东旭主任介绍了“急救白金十分钟”的理念与急救互救技术。王东旭主任介绍:“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急救科普宣传,提高大众自救互救的能力,使患者在第一时间能够接受正确的救助,为专业救治创造有利的救治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減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 活动第二项内容,由消化内科青年医生宋旭峥、护士李京为大家进行心肺复苏的分解动作讲解,并进行现场急救演示。 活动第三项,与社区居民互动。医护人员手把手教社区居民进行心脏按压,居民们踊跃上场揣摩操作,一丝不苟,示范医护人员认真示范讲解纠正每一个动作,活动现场气氛活跃。 活动第四项,由消化内科护理团队为大家献上“白金十分钟”广场舞,虽然只有短短的3分钟,却把心肺复苏的重点要领都涵盖在内。居民们看的聚精会神,掌声不断。 最后,进行了义诊、查体活动。参加义诊的科室有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甲区、骨科专家医师。 上午11时30分活动结束。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为居民测量血压20例,心电图18例,发放宣传单百余张,宣传手册50余份,解答现场咨询45人次,健康宣教18人次。 活动结束后,参与此次活动的医护人员说:“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很多居民也说:“医院组织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对市民掌握急救知识和能力很有帮助”。 医院护士演示如何操作心肺复苏 急救白金十分钟知识链接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但对于急救知识,大家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多年来,我们发现,百姓对学习基本急救技能的热情仅限于理论学习,不重视动手操作练习,对关键知识也理解不清。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时候,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以致殆误宝贵的自救互救时机。 什么是"急救白金十分钟"? 研究显示,世界每年因各类意外事故致死者约万人,也就是说,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非命。病人的死亡呈三个高峰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发生事故后60分钟内,死亡数量占50%,称之为现场死亡。 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事故后2~4小时内,即早期死亡。这类病人是救治的主要对象,临床上的抢救也主要集中在这个阶段。 第三死亡高峰出现在事故后1~4周,占死亡数量的20%。抢救应该针对创伤后第一死亡高峰和第二死亡高峰内的危重病人。尤其重要的是,在60分钟内,前10分钟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叫它"白金十分钟",因为它比金还贵。 大量急救措施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有一半能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大家知道,抢救其实就是抢时间。 不同的抢救时间会得到不同的抢救结果。急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存一个具有良好脑功能的成活体。目击心跳停止后,立即抢救是使脑组织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情况下只能耐受4分钟,若及时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抢救,就可以把时间窗延长至20分钟左右,救护车就有可能在延长的抢救时间内赶到,抢救病人生命。 在现场每推迟1分钟抢救,病人的死亡率就上升3%。因此,抢救越早,成功率就越高。以上就是"急救白金十分钟"医学理念的来源。等死和送死,目前,就北京市急救中心统计结果,北京市全年急诊死亡统计显示:49.74%的病人死于家中,1.64%医院的途中。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估计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创伤"中毒等院前死亡比例远远大于院中的比例。受交通状况影响,急救中心从接到现场报警,到派出所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急救,平均为12分钟左右。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不能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而是空等救护车到来,那就是延误救治最佳时机。 “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活动,由全国医疗志愿者创立于年10月10日10点10分,向大众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降低意外伤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每年10月10号10点10分开展全国性活动。 “急救白金十分钟”活动发展至今已是第七届,今天有全国31个省个城市,多个医疗机构、红十字会、救援组织、街道社区和其他热心公益的社会团队共同参与,今年的直接参与者人数超过10万。 王东旭同志“岗位的旗帜”先进典型医院电话 -(胸痛中心) -84683(急救站) -(消化内镜中心) 哈市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初期症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xw/7511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