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高考后进入报考季,不少想报考新闻系的吐司(“吐槽青年”粉丝)在公号留言问我:对学新闻感兴趣,报哪个学校好一些?哪所大学的新闻系更有前途?作为一个常在各校新闻系讲学的媒体人,能否给一点儿指导。我问一个吐司:你知不知道你在给我挖坑儿吗?你知不知道我半年前的“雪夜妄评”捅了一个马蜂窝?你知不知道如今还有不满的学生在“追杀”偶。她说:知道啊,不过知道你肯定不怕跳这个火坑、肯定乐于捅这个马蜂窝。

好吧,果然是   去年的妄评中我对人大新闻系毕业生气质是这样点评的:专业、深刻、严谨、无趣。在我心中,人大新闻在专业上的第一位置是不可撼动的,毕业生的专业素养极高,出调查记者,出高管高官,出名编名记――这种专业素养源于人大极严的校风学风,作为业界导师我参加过学生的论文答辩,目睹过教授体无完肤的点评快把学生说哭的场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应该是最高的。对于这个点评,后来有人大毕业生对“无趣”这个标签很不满。

其实,无趣倒并非就是什么坏评价,尤其当“无趣”跟“严谨”连在一起时。在新闻界弥漫着轻佻轻浮、充满肤浅低级的趣味、常犯一些低级可笑的错误时,“严谨而无趣”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好吧,我觉得我就挺“严谨而无趣”的。

今年又参加了人大新闻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涂光晋和周建明教授的严谨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对学生论文中的一个注释,教授就追问了半天。还有文中的一句引用,被追问到底是从原著原文引的还是“伪引”,问得学生汗流浃背。还有马少华老师,每场答辩前都会认真把学生论文中的问题和要提问的都打印出来。人大学生的严谨都是这么塑造出来的。我在课堂上请过人大的学生做过PRE,谈疫苗事件的各种评论,北大学生很多都感慨人大的学生逻辑太严谨了,材料扎实,层层推进,每个舆情转折点上的典型评论,教科书般的总结和梳理。

复旦大学

当下很多传统媒体的高管都是复旦和人大新闻出身,不过据我观察,似乎有一个规律:出身人大新闻系的高管多集中在党报机关报,而复旦则多在市场化程序较高的媒体当高管。(中传则垄断了各大广播电视台高管的位置)另一个也纯粹是我个人的感觉:人大新闻毕业生多不愿出北京,复旦的则多不愿出上海――于是形成一南一北“割据影响”格局:南方媒体的市场化程度高一些,复旦占优;北方媒体传统一些,人大占优。

我去年对复旦新闻系气质是这么描述的:如果用几个标签来形容,我会选这几个:情怀、有趣、才华、开放。我很喜欢身上带着复旦基因的新闻人,每次跟他们交流都感觉特别有趣,有专业素养,却不轻易卖弄;有鲜明的立场判断,却不会以让你不舒服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有新闻理想和人文情怀,却又很务实,不会让你感觉在凌空蹈虚。男的儒雅有趣,女的热情大气。复旦新闻中南方人比较多,所以身上带着浓厚的南方气息,情怀与世俗融合得很好。媒体圈中很多著名的情怀文都出自复旦新闻毕业生之手,其他学校的人可能写不出那个味道。缺点就是有时比较圈子化,不愿走出大上海。

后来到复旦做过好几次讲学,他们似乎也比较认同这种评价,不介意外人说他们“不愿走出上海”――比如好几个都说:上海这么好,干嘛要走出去呢?另一个个人感觉是,能从上海走出去的媒体人或文化人,尤其是从上海到北京的,不仅是人才,最后都能成“人物”。

清华大学

清华新闻近年来的发展越来越有“王者风范”,为业界培养了一批带着清华标签的优秀媒体人,聚集了一批在学界业界有较大影响的教授,在新闻实践与理论融合共建方面结出了硕果。

前段时间与陈昌凤院长(学生亲近地称为“凤姨”)一起开会时还聊到了清华新闻的毕业生,英语好,有国际视野,有学养,有科学素养。虽然清华的老师鼓励学生脱去清华标签闯自己的江湖地位,比如毕业时会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如果你工作五年后,身上最闪耀的标签依然是“清华毕业生”,那么你应该反思。――但清华新闻出来的学生很有毕业生情结,身份认同感很强,很在意“几字班”这样的标签,学长带学弟,一代带一代,在媒体江湖中闯出影响后会带自己的学弟学妹,而不是单打独斗,这样的生态下毕业生更容易形成气候。在媒体业界,“清华新闻”已成规模效应并成为一个品牌。

从迅猛的发展势头看,清华新闻很可能会在近几年打破新闻传播江湖的既有格局。

中国传媒大学

呵呵,可能你们最想看的就是我对中传的评价了。去年的“浮躁、功利、不读书”捅了马蜂窝,惹毛了很多中传学生。这次我会怎么评呢?

我不会为了讨好迎合谁而改变我的一些评价,但如果某个印象是刻板的,则有必要去除。我去年有一个失误,就是把中传某些毕业生的问题放到新闻系头上了,中传作为一个专门的新闻教育院校有很多跟新闻相关的院系,“新闻学院”应该是最严谨、最想做点儿学问、最想认真做新闻的院系――“浮躁功利不读书”的帽子扣新闻系头上确实冤枉。

其实,中传是我去得最多的大学之一。我爱人――我最亲的人是北广毕业的,我最欣赏的学生是中传毕业的,每年我的课堂上最多的外校旁听生,也都是中传的――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去年写了那篇“妄评”后,今年来我北大课堂上听课的中传学生翻了一倍,格外的多――而且一听就是一个学期,很少缺课。要知道,从中传到北大来回得坐三四个小时的地铁,从东南角到西北角穿越大半个京城。记得某个周五晚上讲完课后与6个来旁听的中传学生一起坐地铁回家,一路上聊了很多,欢声笑语让其他乘客都受到了感染

记得去年“妄评”发表之后,正好我在北大做一个讲座,好几个中传学生都去听了。提问环节,一个男生特别让我感动,他站起来谈了很多对讲座的感受,对我那篇文章的看法,谈了中传一些问题――但最后坚定地说,我一点儿都不后悔报考了这所大学,我爱中传。第二天正好我在中传给媒体人做一个培训,我与这个学生约好,送了他一套我的新书,他送了我一本印着中传名字的笔记本。

厦门大学

我以前在微博里写过,最期待到“中国最美的大学”(这么说“武大”会很不服,那就并列“最美”吧)厦大做一次讲学――今年就实现了。邹振东教授在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开了一个创新性的公开课“媒体第一课”,邀请媒体人给全校学生讲授媒介素养,我有幸能与厦大学生了有亲密接触。邹教授真能用人,让我一晚上讲了两次,先后本科生讲了两小时的媒介素养课,又给研究生讲了一小时的“舆论学方法论”课。邹教授的“媒体第一课”很牛逼,结课时还搞了个盛大的厦大传媒盛典。

厦大新闻系的学生很幸福,学校坐落在这么一个优美的地方,旁边就是大海,校内就是景点,情人谷有很多白鹭。那天去讲学的时候,邹教授的研究生小黄带着我一边逛,一边讲校园的历史,他们尊称陈嘉庚为“校主”,讲了很多关于“校主”的故事。小黄好像特别喜欢现任的校长,说常能在校园里碰到骑车上下班的校长,对学生特别好,学生有诉求可以通过定期的“校长早餐会”向校长反映――好几次校长都成功地说服了学生。还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行政办公楼遇到校长打招呼,校长竟然低头向学生鞠了个90度的躬:)

全国各大高校新闻系的女生都多,厦大新闻的女生尤其多,满眼望去看不到几个男生。厦门新闻在厦门缺乏竞争,不像很多地方,同城有新闻系的竞争,比如武汉的武大与华工,南京的南大与南师大,广州的中山与暨大等等――缺乏竞争,过于安逸滋润,加上这么好的环境,就可能安于一隅不求上进。

武汉大学

除了北京,武汉应该是新闻系最集中的地方,武大、华科、华师、湖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华师传媒等等,都有不错的新闻院系。同城的新闻系多,竞争性强,师资有流动,学生常有交流碰撞,新闻系就很有活力。新闻系也会与媒体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交流生态:新闻教育发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不断有新鲜血液输送到媒体,媒体又向新闻系输送业界师资,业界师资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媒体需要,学界业界有良性的互动提升两边业务能力。所以,相应地,武汉的新闻业也比较发达。

一个负面的案例就是天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称“天津,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批评这座城市在舆论场上缺乏新闻存在感,我是这样写的:这座城市新闻和信息严重封闭,平常外界看不到这座城市有什么新闻发生,正面负面都是如此。这种氛围也造成天津媒体的封闭和媒体人的封闭,难出知名媒体,难出拿得出手的名记,当地媒体和媒体人与外界也少有联系。天津媒体不监督异地,异地媒体也监督不了天津。

天津没有新闻,所以,这座城市的新闻教育也非常滞后。据我所知,一个偌大的直辖市,却没有一所大学有像样的新闻学院,好像只有南开大学在文学院之下设有新闻专业(尊敬的熊培云老师在这里任教)。管得太死,媒体不太行,新闻教育跟不上,政府和官员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新闻传播生态――“没有新闻”由此可见一斑。

武汉这方面就很发达。当然,武汉有官员也常开玩笑说,武汉的新闻教育发达,从武汉走出去的毕业,常常返回来报道武汉的负面(这跟湖南有点儿像,湖南走出去地调查记者很多,被称为“老四害”和“新四害”,常常调查湖南的事儿,让湖南官员压力山大)。但这种压力不是坏事,有监督,有约束,就会在监督修理中提升官员的媒介素养,而不是在没有监督的温床上惯出很多毛病,失去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武大与华科,武汉新闻教育的双子星座,很难说谁高谁低,双子星座相爱相杀,并没有哪一方输,而是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活力。

武汉高校的校园媒体是很发达的,而且交流比较频繁。我上大学时办了一份报纸叫《大学新闻》,发过不少有影响的校园评论,当时在武汉高校很有名。有一次作为主编我带着几个编辑记者到华师参加一个武汉高校校园媒体的交流会,在会上把自家报纸吹捧一番――后来湖大一个学生当场站起来“呛”我,场面有点儿难堪。不打不相识,湖大这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估计他也对我印象深刻。10年后有一次,我在本报门口的阅报栏看报纸,突然一个路人拍了下我的肩膀:曹兄,你好。哈,我转头一眼就认出来了――嘿,不就是10年在华师交流会上那个呛我的哥们嘛。他叫禇朝新,当年在学校办《沙湖青年》,现在的南方周末调查记者,常做一些很有影响的反腐报道,公号上常曝一些猛料,让官员很头疼。

去武大做过好几次讲座,学生们很不容易,在缺乏校方支持的情况下艰难着维持着讲座。我给他们做过两次公益讲座(分文不取,路费自掏),以这种方式支持他们的热情,向他们致敬。

中山大学

我去年点评中大新闻系是这样评的:开放、活跃、格局小。我在中山大学驻校教过一学期的新闻评论,可能因为这里主要是广告、公关和设计,总觉得这里的学生缺乏新闻追求,对新闻没有太大的兴趣。身处南方,背靠港澳,有南方系的感染,想法多,很独到,追求自由,需要加强对中国社会深刻和多元的认知。

其中有一点儿可能让人不舒服的负面评价――老朋友、院长张志安教授看到后,不仅没有怪我,还在微博转发了,表达了作为院长的反思。这种谦虚和宽容,很让我感动。我常在志安教授的微博中看到中大师生间亲密无间的交流,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开拓学生视野,借地利之便邀请港澳媒体人开讲座。羡慕中大学子有有这样的平台。

  中大新闻的几任院长,从胡舒立到张志安,都是在学界业界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期待中大新闻能出越来越多的人才人物,影响能超过胡、张二院长。

汕头大学

提起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传播学院,我们可能会想到这几个标签:牛逼的图书馆,有钱,老师很国际化,学生有很好的国际交流实践机会。我去汕大做过一次讲学,感受过他们的图书馆,也感受过他们新闻教育的国际视野。

他们确实在新闻教育上很值得花钱,美国大选,泰国大选,全世界哪里发生大事,他们的学生都有去那里采访的机会――只要你英语足够好,只能你能用自己的能力说服老师。不过,他们似乎不太喜欢“有钱”这个标签,他们虽然有钱,但一点儿不土豪,从不乱花钱,在花钱规范上完全与世界一流高校接轨。

华中师范大学

有很多华师,我说的是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下,给人无限的浪漫想像。上大学时,听说学在华工爱在华师,我们宿舍还在华师一个女生结了联谊寝室――联了一次就没有联系了,主要是人家不理我们了。

去年去华师讲学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讲座开始后就一个女生不断打断我,要提问,我以为是破坏分子派来砸场子的,好几次提醒她最后有提问环节,请不要打扰我讲课。最后提问时,主持人一直没把话筒给她,她最后满场追着话筒跑,好不容易抢到了,开口第一句话就让人惊呆了:曹老师你好,我是武汉精神病院跑出来的患者......我去,后来发现,真不是逗我玩的。

华师新闻学院院长是从业界过来的江作苏教授,江院长当过多年媒体老总,但身上一点官气都没有,文人气十足。开场热情洋溢的介绍,结束后又幽默又深刻的主持,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江院长到了华师,请了一批业界老师到学院担任教师,学生多了很多实践机会。

湖南师范大学

很有意思,湖南师大新闻学院院长蔡骐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蔡雯教授的弟弟,两人都是复旦毕业,都是新闻学教授,都是院长,堪称新闻学界的佳话。

去年冬天在那里做了一次讲座,最后提问环节,师大新闻的孩子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妄评”点评了很多高校的新闻系,与师大新闻学子接触后,你会怎么评价师大新闻的孩子?真给我挖了一个坑儿。我记得当时是这么讲的:虽然现场我已经感受到师大新闻学子们的热情,但真的没办法一次邂逅就能给出一个恰当的点评,请给我更多了解大家的机会。

听蔡骐院长介绍了学院自由开放的文化,鼓励学生的个性。我看了他们的实验室,给学生用的电脑都是最新的苹果电脑,钱都花在学生身上。我的朋友魏剑美教授在那里教新闻评论,魏兄是写杂文的,杂文刀刀见血。这样一批教授教出来的学生,不会让人失望。

小贴士关于报考新闻系的忠告

每到报考季,都会出现很多黑新闻系、劝人别报新闻系的段子,多是媒体人自黑,每年变着花样黑,比如今年很火的一个段子是:高考结束了,有些家长来咨询要不要让孩子报考新闻及传媒专业。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要视孩子具体的情况而定。最好先做一个亲子鉴定,如果确实是亲生的,就尽量不要。

别听有些人胡说八道什么“最好别报新闻系”,虽然传统媒体不太景气,但新媒体很景气。传统界形成这样一个流动格局,随后更多的传统媒体人流向新媒体,加上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未来传媒界会需要更多的新闻人才。爱新闻就报考新闻,不要犹豫,不要受那些失意者、得意者、调侃者的影响。

报考新闻系,不仅看新闻系本身的实力,还要看学校――能不能提供充足的人文资源;还要看所在的城市发展如何,更要看所在城市的媒体发展水平。

报考新闻系,不要迷恋新媒体、VR那些层出不穷新概念,还是要打好新闻采写编评的基本功,看重基本的新闻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你学的时候热的那些技术,到毕业的时候可能早就淘汰了――基本功的训练,写新闻,做深度,有评论和观察能力,传统的那些能力,永远不会过时。

也别太信“新闻无学”,新闻并非天然无学,你不学无术,新闻就无学,你去钻研,新闻就有学。专业自信不是专业给你的,而需要你自己的努力去填充。

别相信“纸媒快死”的鬼话,起码在未来10年内,新闻内容生产的主力仍然是纸质媒体。

想报就报

赞赏

人赞赏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白癜风怎样治疗最快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xw/7532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