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打开客户端点击设置,然后点击紧急联系人......”等电梯时,职业习惯不免会多看几眼分众传媒的广告。在瑞幸咖啡、KFC、弹个车等诱人的画面,极具感染力声音轰炸下,滴滴打车紧急联系人设置的“教育”,俨然一股清流。显然,滴滴的严峻时刻还未结束。天之内两起受害人事件,滴滴受到的震荡不小。用业内人士的话说,不伤筋动骨也要脱几层皮。乐清事件之后,在产品、流程、管理、战略等各方面,滴滴迎来了一次系统性危机,对占据超过90%网约车市场的滴滴来说,面临前所未有的挣扎和救赎。吹响“ALLin安全”的号角之后,滴滴进入两个多月的全面反思和整改,从创始人公开道歉、人事处罚、相关部门进驻式调查,到顺风车下线、深夜停服、全国各地监管部门约谈......当“滴滴司机让乘客喝尿”“95后女孩深夜打滴滴被拉到墓地”等等新闻再起时,滴滴还能承受第三次打击吗?这是一次滴滴历经的“劫难”。“劫难”中的滴滴,在业务线上终是传来了“佳音”。昨日(28日)有消息称,滴滴正在探索酒店业务,目前业务开发正处于初级阶段。若是实锤,滴滴在新业务线上的开拓并非首次,在IPO遭遇推迟、估值腰斩的今天,滴滴前路又几何?内伤:惨案发生之后“悲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缺乏敬畏之心。”在程维与柳青这份字斟句酌、雕琢痕迹明显的道歉信中,滴滴的危机全面引爆。乐清事件之后,滴滴顺风车业务总经理、客服副总裁两位高管职务被免除,滴滴宣布,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9月4日滴滴启动安全大整治,宣布于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内地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对于深夜停服一周这个决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提出质疑,这是不是滴滴有意或者无意在形成一种舆论逼宫?这是不是很聪明的一种公关行为?让大家呼吁你赶紧重新回到生活当中来。之于目的、动机此类形而上的东西给出确定性的判读并不容易,可是,滴滴的业务停服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于“顺风车”这一产品的去留,乘客端和司机端观点不一,滴滴的回答是,在安全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将无限期下线。9月5日,交通部联合调查小组进驻滴滴,整改风暴席卷而来。在产品端,“紧急求救”“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多项安全措施也陆续上线。9月底,滴滴邀请了专家学者“把脉会诊”。国庆期间,程维和柳青参加了十多位司机参加的意见征求会,高管们作为一线客服听取意见。在管理端,滴滴开始增加自建客服团队,从原来的人增加至人。自查、整改、安全提示成为滴滴8月底之后的新闻报道底色。滴滴进入全面的反思,程维反思忽视了“服务公司”的定位,规模、数据总是冲锋在前。在首汽约车CEO魏东看来,从每天万单到万单可能只需两年时间,但从10万标准化司机到万标准化司机,两年根本做不到,网约车发展速度太快,出事儿是必然的。行业必须回归理性。首汽约车是出租车业务的基因,在监管面上的打击自然不比滴滴大。合规性是滴滴面临的真正困局。从9月份开始,滴滴遭受多数城市的监管部门密集约谈滴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三亚、成都、长沙、兰州、重庆、广州、深圳、东莞、武汉、贵阳、海口、北京、天津、南京、南宁等城市及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约谈了滴滴及其他网约车企业。深圳多部门约谈滴滴,责令9月底前完成整改,整改如果不到位将可能面临APP下架、停止互联网服务等措施。上海市交通委等多部门也在9月连续多次约谈滴滴。年网约车新政的“阴影”再次笼罩这个行业。两年前,在新政的指导下,各地网约车细则对“人、车、证”进行了相当严格的规定。在京、沪等大城市司机必须要满足本地户籍,并在车辆的排量、轴距等方面加以限制。当时,北京地区滴滴司机注册数量为万人,活跃司机为20万人,其中有北京户口的司机,仅有10.7%,约2万人。再加上车辆1.8L排量,mm轴距,以及网约车驾驶员证的限制过后,完全合规的“京人京车”将不足两万。打车难、打车慢再次成为出行难题。网约车新政执行似乎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过去了两年。滴滴乐清事件再次引发监管的高度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xw/7625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