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天津海河传媒中心采访团奔赴新疆和田地区采访,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援疆故事。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播发记者的系列报道《库尔班手工坊扶贫记》,第一篇《传统手工艺在沙漠深处绽放异彩》。

△音频来源

天津新闻广播

原文转载如下“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报道推出系列报道《库尔班手工坊扶贫记》——《传统手工艺在沙漠深处绽放异彩》

主持人:听众朋友,今年(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10月17号,我们将迎来一个特殊的节日——全国扶贫日。

年起,天津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策勒、于田、民丰三县。截至目前,天津已经累计选派援疆干部和人才多人次,投入资金53.93亿元、安排项目多个,极大地促进了和田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其中就包括天津对口支援的和田地区的策勒和于田。和田,对于天津扶贫工作来说,可以说是决胜之年里的“决胜地区”。

2个深度贫困县,41个深度贫困村……天津第十批援疆干部,正在这里怎样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奋战脱贫摘帽?日前,海河传媒中心采访团奔赴新疆和田地区采访,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援疆故事。今天起,我们将在节目中陆续播发记者的报道。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就近、就地开辟渠道,精准创造就业岗位,运用互联网和直播带动消费扶贫,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在库尔班大叔的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天津援疆干部精准施策,针对老弱病残孕五类弱劳动力群体,推出“居家直产、居家直播、居家直售”的全新扶贫模式,打造库尔班扶贫手工坊,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凭手艺脱贫增收。请听记者孙昭荣、李姗、顾颖采制的系列报道《库尔班手工坊扶贫记》,第一篇《传统手工艺在沙漠深处绽放异彩》。

说起“库尔班”,稍微年长的人可能会想到一部老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劳动模范库尔班曾经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就是新疆于田人!而库尔班扶贫手工坊的品牌商标,就是根据库尔班大叔的形象设计的。

(手工坊现场音压混)

在于田县阿热勒乡夏马勒巴格村的库尔班扶贫手工坊,伴随着缝纫机的“哒哒声”和木制手柄的打磨声,十几名中老年维吾尔族妇女正紧张地忙碌着。她们将一块块新疆艾特莱斯绸扦边,然后套在经过砂布打磨的木制手柄上,再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卷起来,装在手工折叠的包装盒里,一个个别具新疆民族特色的木摇扇礼盒就完成了。今年58岁的帕坦木汗一边折着纸盒,一边说:

(录音:我每天在这儿工作8小时,从家里开电瓶车过来不到5分钟。我的工作很轻松,学了两天就学会了。下班以后还可以回家干一些家务活儿。)

(直播现场压混)

在手工坊的直播区,今年刚从吐鲁番职业学院毕业的19岁姑娘若克艳·图迪正在为家乡的手工艺品直播带货。能歌善舞的若克艳·图迪在某直播平台上已经拥有2.6万名粉丝。她说:

(录音:我做这个工作,第一能拿工资,有自己的收入;第二能卖出去自己家乡的产品,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一份贡献,我觉得很开心,也很自豪。)

劳动能力有限、家庭成员主要为“老弱病残孕”的贫困户,一直是脱贫攻坚任务中“难啃的骨头”。为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提出“居家直产、居家直播、居家直售”的扶贫模式。天津援疆指挥部于田工作组组长、于田县委副书记薛军介绍说:

(录音:居家直产就是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生产手工艺品;居家直播就是在每个手工坊里都设立了一个直播平台;居家直售就是他们不用出村,公司负责上门来收购。)

现在,于田县已有21个“库尔班扶贫手工坊”陆续运营,手工坊依据各村特点,分别制作玫瑰花茶、木摇扇、刺绣香囊、手工皂等10多款产品。

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综合产业部部长王建告诉记者,库尔班扶贫手工坊从创意产生到开始运营,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是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在扶贫模式上的一种创新:

(录音:因为今年是脱贫攻坚年,要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那么怎么让当地的老百姓短平快地来实现就业增收?因为咱天津的电商发展得比较快,有一大批人在家里通过直播带货。和田地区又有文化的传统,但在品牌塑造、产品包装上有欠缺,结合这些想法,咱们就提出来库尔班扶贫手工坊。)

库尔班扶贫手工坊在品牌标识、布局装修、培训生产、管理运营和直播销售上实现“五统一”,每个建筑面积平米左右,由对口帮扶于田的天津西青区先期投入多万元建设,并引入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华喜汇通董事长李鹏说,这个方案经过了前期的反复调研和论证:

(录音:在天津,前指把这个方案拿出来,然后去浙江义乌做了深度考察,那边的小工业品比较厉害。考察完了之后,再回来在当地做调研。)

天津援疆干部、于田县阿热勒乡副乡长杨一清楚地记得,今年3月第十批援疆干部从天津出发之前,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方伟召集大家开了一个会,他在会上第一次听到“三居三直”的扶贫模式:

(录音:方指在会上给我们介绍项目,这个项目覆盖面精准,见效快,收益快,能精准帮到最基层、最贫困的那些人,尽快脱贫致富。当时我们觉得还挺好,但是具体的工作环境,具体的人员是什么,我们不清楚,这个事儿就是一个落实的问题。)

主持人:俗话说知易行难,天津援疆干部和扶贫的企业家们如何才能把这个全新的扶贫模式变成现实,中间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呢?请您明天继续收听我们的系列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xx/7586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