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康卫民,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微纳米纤维及其非织造材料方向研究,在高效低阻熔喷超细纤维过滤材料、电纺纳米纤维膜材料和高品质超细氧化铝纤维耐火材料等方面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开发的驻极体功能母粒,是医卫防护材料的“心脏”——高效低阻熔喷超细纤维滤布的核心。

本期易丝帮梳理了康卫民教授团队在年7月份发表的6篇论文,供大家了解学习。

1、Int.J.HydrogenEnergy(IF7.):利用仿生毛虫状氧化铝纤维合理构建质子导电通道,提高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性能.7.31

材料:磺化聚砜(SPSF)、聚四氟乙烯(PTFE)、AlCl3·6H2O、PVA、Si(OC2H5)4、和DMF

方法:天津工业大学康卫民教授和李磊老师以稳定的聚四氟乙烯乳液为催化剂,结合电吹纺丝技术和高温催化生长工艺,成功制备出毛虫状氧化铝纳米纤维。随后,通过溶液浇铸法将氨基改性氧化铝纳米纤维掺入到SPFF基体中,得到CAPEM。

创新点1:CAPEM的质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0℃和%RH时分别达到最大值0.S/cm;CAPEM优异的质子导电性归因于在平面内方向上的水平连续氧化铝骨架和在平面内方向上的垂直重叠细晶须脊形成的长程连续质子导电通道。

创新点2:通过合理构建质子导电通道,增强了氨基改性毛虫状氧化铝纤维与SPSF基体的界面相容性,有效抑制了复合膜的甲醇渗透,提高了CAPEM的综合性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xx/7622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