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年度工作总结 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宕昌县委、县政府政府指导,沙湾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积极落实陇南市委“”发展战略和宕昌县委“”发展思路,紧密团结和依靠村级党组织,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切实为村民排忧解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1.做大寨村党支部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工作队督促指导党建的作用 坚持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村党支部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努力把驻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一是强基提质,建强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支部支委会,明确工作职责,坚持每月组织1次集体学习,提高党员文化素养,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双联单位宕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宋世忠两次为村党支部主讲党课。把大寨村3名致富能手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优秀青年列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二是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建立健全党建扶贫互促机制。在提高党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的同时,试行“党员+农户”的党建扶贫互助帮带工作模式,根据党员实际情况,遴选10位党员结对10户贫困户,一对一互助帮带,引领和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试行“支部+公司”的产业发展模式,村党支部指导、村集体控股村办企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公司的市场与资源优势,实现支部与公司的优势叠加互补。 图1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宋世忠讲党课 二、做大寨村经济转型的“领路人”,充分发挥工作队资源优势,汇聚社会力量助力优质资源开发利用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与村干部交流,在村内高度共识的基础上,立足村情、镇情实际,加快脱贫攻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衔接,挖掘沙湾特色,构建“种植户、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生产加工、标准化、品牌化)—电商推动—农超对接”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全链条的农村电商富民产业,以富民产业培育转变农民发展观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加快农村发展。 一是科学谋划,探索富民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一村一品工程、电商扶贫政策,立足沙湾,辐射周边乡镇,构建点面结合、互助带动,并适合大寨村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探索“造血”与“输血”并重、内生动力与发展合力相结合的富民产业发展“大寨模式”:根据农村具体情况,规划每户的富民产业发展(点),加入到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中,在专业合作社中,互帮互助,共同致富(造血),点上开花,增强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注册成立村办集体企业陇南白龙湾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面),采用“电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输血),以产业项目形式整合全村乃至全镇优势,形成合力,面上结果,提高市场竞争力。 图2大寨村富民产业发展规划 截止年年底,已注册合作社3家,村集体企业1家,建设凤鞍山油橄榄种植园1座(亩),建设“中华蜂示范养殖场”1座(10亩,蜂母子55箱);已建好洁净生产车间和库房平方米,已培育、开发沙湾臊子、沙湾红谷酒、沙湾土蜂蜜、沙湾蜂糖酒、沙湾梅花椒、沙湾柿饼等产品6种,已设计白龙湾商标3种,已制作“沙湾臊子、沙湾红谷酒、沙湾梅花椒、沙湾土蜂蜜、沙湾蜂糖酒”标签5类10种,已撰写“沙湾臊子、沙湾红谷酒、沙湾蜂糖酒”专利3项,已拟定“沙湾臊子、沙湾红谷酒、沙湾蜂糖酒”企业标准3项。 图3设计的商标 图4开发的部分产品 二是推动沙湾臊子产业化,提升村民信心。年4月,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宋鹏、村支书马忠昌再次到访甘肃省轻工研究院,请教学习沙湾臊子、沙湾土蜂蜜、沙湾红谷酒、干菜等食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检验、QS审批、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通过两次考察调研,与村干部们进一步理清了沙湾臊子的产业化思路,明确了富民产业的发展方向。年8月,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宋鹏代表村办企业陇南白龙湾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甘肃省轻工研究院、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推广沙湾臊子。 图5宋鹏一行到甘肃省轻工研究院参观调研 图6沙湾臊子检验报告 图7代表村办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三是电商推动,让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成立大寨村电子商务中心(现为沙湾镇电商扶贫服务站),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节省日常消费支出、推介展示陇南特色农副产品、培训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创新带贫方式惠农增收,打造全链条电商产业,深入推进电商扶贫。注册“大寨白龙湾土特产”微店、淘宝店,利用微博、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