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上,万年县政协主席乐志华作为万年县筹备委员会主任,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由来与概况,现原文发布如下: 新闻发布会现场县政协主席乐志华在发布会作介绍关于“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的由来与概况 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根据安排,由我向新闻界的领导和记者朋友们 介绍“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的由来与概况。 长久以来,稻作起源究竟源于何处,起于何时,一直是农业考古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先后发掘出大量的稻谷遗存,比较知名的有: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年浙江桐乡罗家角、年河南贾湖、年湖南澧县彭头山、年湖南道县玉蟾岩、年广东英德牛栏洞、年浙江浦江上山等等。其中,玉蟾岩遗址出土的1粒炭化稻谷定年为约1.2万年前,而近1万年前的上山遗址更是出土了大量稻壳。发现表明,很早以前,在中国,原始居民就已经开始驯化栽培水稻。 年和年,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理查德·马尼士博士率中美联合考古队先后对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距今1.4—1.9万年前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水稻植硅石和花粉的完整驯化遗存。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稻作遗存,美国《科学》杂志、英国《自然》杂志等均曾刊载万年考古成果。 该项考古成果先后被评为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八五”期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中国20世纪项考古大发现。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把万年稻作文化系统授牌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年初,美国《考古》杂志评选万年仙人洞年考古出土的2万年前陶器为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万年县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稻作文化,先后举办了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粮农组织(IFO)将万年贡米原产地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年5月1日万年贡谷在意大利米兰第42届世界博览会上全程展示。今年,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已经正式纳入人教版、川教版和中华书局初中历史教科书。 年2月28日,基于对稻作起源的北京中科医院骗人昆明儿童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