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商务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天津根据本地创新特色,归纳梳理出自贸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清单”多项,包括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自贸账户体系、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大型实验室设备共享等。努力开展制度创新,种好国家的“试验田”,与上海、广东、福建自贸区形成“对比试验、互补试验”的良性格局。 相关人士指出,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进入自贸区制度创新清单后,有望在自贸区内进一步创新机制,提高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成功率,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局面,自贸区的经济活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本市重大战略决策 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是天津市探索的一项鼓励、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新机制,市财政等筹措60亿元资金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如果一家合作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后,最终产生了还款违约,银行可以按照不良贷款本金实际损失的50%,向天津市金融局提出补偿申请,并核销该笔不良贷款。有资金池做后盾,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 据了解,天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的实施。1月16日,市委相关同志主持召开全市“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工作部署会议,强调指出,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过深入调研和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清醒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国家有要求、天津有优势、企业有需求、银行有共识”,要做到思想认识、工作责任、督促检查“三到位”。 1月18日、19日、21日、26日、27日、2月4日和25日,市委主管同志高频次召开有关部门、各区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会议,传达“将该项工作(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全面铺开,狠狠地抓,一刻也不能放松,每周要组织对接,每月要通报排名,特别是一季度要抓出态势,使这项工作尽快收到明显效果”等系列指示、听取工作汇报、纠正存在问题、明确工作任务。要求认识要再提高、思路要更开阔、信息要再准确、衔接要更便捷、(贷款)门槛要再降低。 在政策的实施方面,市金融管理部门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督导督查,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区县政府紧锣密鼓,迅速开展摸底调查;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多投快放,积极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形成了各级政府、合作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政策的合力,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来自天津市金融工作局的数据显示,实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后,今年前两个月,全市金融机构已累计向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笔、多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44.14%(去年31.78%),高于全口径贷款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 截至1月末,全市企业贷款余额.4亿元,比年初新增约亿元。其中,除中型企业新增为-3.67亿元外,大型和小微企业分别新增89.4亿元和.2亿元(去年同期新增56亿元)。 成功摸底全市中小微企业概况 据了解,市金融工作局在市地税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民经济核算20大类和区县所属,成功摸清了全市经营正常中小微企业底数,目的是帮助区县挖掘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和无财务费用支出的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努力在无财务费用支出的企业中实现首笔贷款的重点突破。 摸底显示,全市经营正常中小微企业总计户,其中户有营业收入、户与银行发生过贷款关系、户有营业收入但无贷款记录。上述信息及分区县的企业名录已发送给区县和56家合作金融机构。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监局对区县及合作金融机构开展了联合督查。重点针对区县和中小微企业反映的金融机构“门槛降低、成本下降、流程缩短、产品出新”等四方面问题,以及落实“五专”机制、正向激励和差异化考核监管规定等进行了督导检查。督促区县落实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宣讲政策措施、摸清企业底数、归拢有效需求、搞好银企对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组织信贷资源、简化审贷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多投快放。 截至1月23日,金融工作局分三批与56家金融机构完成贷款投放协议签署工作。合作金融机构囊括天津市全部政策性银行、邮储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村镇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和部分外资银行,承诺年新增投放金额总计亿元,超过年全年贷款增量约1亿元。 截至2月底,56家合作金融机构已累计向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笔.66亿元,其中首笔贷款笔.54亿元,信用贷款笔.09亿元。首笔贷款即指这些中小微企业此前从未在银行获得过贷款,在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实施后,他们从银行获得了首笔贷款。 贷款风险补偿制度仍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市金融管理部门对督查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该项机制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挖掘的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银行获取的企业信息不够完整准确,在汇集融资需求上缺乏必要的筛选分析,没有形成有效的融资需求;其次是银企对接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不够有效。个别区县仍存在简单分区划片和划定银行机构承包区域的现象,部分金融机构缺乏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接效率。 同时,部分金融机构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定价基础偏高,传统业务流程未改进,存在容忍度过低和投放较慢的问题;最后,部分金融机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对补偿时点、补偿范围等政策内容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市金融工作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针对以上问题,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和优化,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取得新成效。 首先,要完善政策制度,为进一步延展政策的覆盖面,根据对区县和金融机构的调研,结合实体经济实际需要,对《天津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补充完善并按程序印发组织实施。 其次,督促合作的56家金融机构改进提升服务质量效率。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共同督导各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加快设立专门团队,采取专用流程,缩短审贷时间,提高审贷效率,多投快放。在上下联动、力量投入、产品推广、流程优化、考核机制五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最后,开展集中宣讲,提升银企对接效率。金融部门将银行的中小微企业信贷单一产品和组合产品目录、适用对象、准入门槛、审贷流程、成功案例嵌入融资需求信息网;完善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金贷款备案系统功能,在数据传输、信息填报、数据分析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提升系统的科学性和稳定性。针对各区县和机构普遍 据了解,通过优化和完善,小微企业贷款数量和质量将会在一季度末再上新台阶,从银行获得首笔贷款的小微企业会增多,覆盖面会越来越广,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的推广和实施,有望成为天津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为环渤海其他区域的金融创新提供借鉴。 赞赏 长按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北京医院白癜风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