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将共话改革发展,共商国家大事。 今年两会是党的十九大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全国两会日程 全国两会日程 03.02 16:30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场发布会 03.03 15:00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 03.04 11:00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03.05 9:00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03.20 十三届全国人大闭幕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过后,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走上“部长通道”,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教育部长陈宝生成为第一位走上今年两会“部长通道”的部长,发出了两会“部长通道”第一声! 关于教师薪资待遇改革 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眼下,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学了,老师们也将迎来新变化。 1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在日前发布的《意见》当中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师待遇提升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明确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同时要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高等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对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 2多渠道保障民办学校教师权利对于民办学校教师,《意见》中同样指出要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关键目的是让更多教师“留得住、教得好”,而对此有专家就指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不仅在于岗位激励政策,应重点城乡地区教师待遇水平的差异化,注重边远地区教师诉求。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李志民:工资是一部分,另外就是周边的环境生活条件,农村的教师可能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差,他希望到城市,他的生活环境更好一点,农村教师都想往城市走,我觉得主要是这些方面。 关于教育热点的提案解读增强国家竞争力,把人口红利变成人力资源红利,靠什么变?要靠教育。现在最大的疑问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否承担起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任?”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靠一两所大学,而要普遍地大规模提高教育水平。这就要求教育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质量,另一方面还要促进公平。 今年,“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旨和总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认为,这启发我们,要追求有质量的公平,让更多学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分的关键词,从“优先发展”到“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再到“促进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认为,一方面,这表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一以贯之的;另一方面,这表明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重点越来越突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成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核心着力点。 教育公平的基线是机会公平。“我最关心牧区孩子的上高中和大学的问题,今年的报告也特别强调促进教育公平,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全国人大代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诺尔德诺尔增说。 近年来,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力度不断加大,努力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提,,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3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把教育的质量提升上去,对这一点代表委员有很高的期望。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侯一平认为,对提升教育质量,目前包括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下一步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着力于怎么落实好这些要求,在具体细节上提升教育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文编辑:赵稳 责任编辑:崔悦琳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身上有得了白癜风怎么办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zx/7561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