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7月10日,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杨昕、吴佩芬副研究员在《天津日报》学习悟道版发表文章:《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文字左右。文章对年6月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端论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国学术研讨会成果进行了综述报道。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守正创新中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杨昕吴佩芬

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端论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津举行。会议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各地社科院、高校、党校的专家学者余人参加会议。现将研讨会成果综述如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交汇时刻,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在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重大意义、基本内涵,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政治基础,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而不能照搬别国文化发展模式。专家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专家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新,在历史发展中实现文化进步,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进一步凸显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地贯穿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贯穿到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发展中,贯穿到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吸收中,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激活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将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全方位贯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专家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思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舆论工作等都密切相关。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根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学理支撑;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专家学者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在立德树人上下真功夫、细功夫、深功夫。要持续不断地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法和途径,努力引导他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坚定的情感认同和稳定的行为习惯。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专家学者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讲话精神的正确指引下,社会主义文艺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在为新时代鼓与呼中展现出新面貌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负时代召唤、无愧人民期待,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筑就新的文艺高峰。要努力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专家学者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轮子”转起来,比翼齐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重点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坚定文化自信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我国文化建设各方面,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毫不动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专家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准确把握我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在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持承续民族传统、植根伟大实践、秉持开放包容,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构筑引领时代、激励人心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专家学者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首创精神,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文化创造潜能,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缩小区域和城乡文化差距,提供更多人民群众能享用得上、享用得起、享用得了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专家学者认为,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然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要推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按照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守正创新中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年7月10日09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zx/7574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