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起众筹为评剧老艺术家圆梦 愿此刻 你我都是评剧人 在天津、北京、河北、东北等地,有一群评剧老艺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评剧。但到头来,他们的艺术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遇。不久前,几位热爱评剧的年轻朋友自发聚集起来,计划通过众筹的方式帮助这群老艺术家们完成一个梦想,为他们再次以“评剧艺术”之名重现舞榭歌台。 (吴玉坤清唱《桃花庵》) 这段《桃花庵》是辽宁本溪评剧团演员吴玉坤演唱的。熟悉评剧的朋友应该知道,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夏青是非常优秀的评剧老艺人,《桃花庵》是她的代表剧目之一,而吴玉坤就是夏青唯一的弟子。吴玉坤:“我是夏青唯一的徒弟,我唱的桃花庵,夏青老师一句一句教给我的,唱腔比较特殊。” 吴玉坤从小学戏,从戏校毕业后就落到了本溪评剧团。吴玉坤:“前年本溪评剧团就没有了。演了几次也是退休凑的。” 去年八月份的一天,吴玉坤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个23岁的小伙子跟她说,有几个年轻人想要为评剧老艺术家们举办一场公益演唱会,希望她能参加。吴玉坤:“我还不太相信,因为评剧太不景气了。” 23岁的小伙子李志远 这位23岁的小伙子叫李志远,河北衡水人。电话中,两位评剧人聊艺术、聊愿景、聊梦想。最终,吴玉坤被说服了,她决定参与进来。吴玉坤:“我们既不图名也不图利,我就为传承。所以他能组织我们到天津去演出,我觉得这个事儿太好了,如果有年轻人愿意学,那是最好了。”李志远:“跟老艺术家一拍即合,我接触评剧这么久以后认识一些演员、认识一些大家经常见不到的演员。他们身上有些东西值得保留下来。” 23岁的李志远是一位资深的评剧票友,中学时开始接触评剧,一见如故的特殊感觉让他对评剧很快着迷。李志远:“从花为媒开始听起,晚上不听睡不着觉。跟睡前的一个仪式一样。那时也不怎么唱,后来就开始唱。” 年,李志远在天津宝坻区某地质队实习,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他到北京连续两天分别欣赏了张火丁和曾昭娟的演出,当时就决定留下来,通过电话辞了自己的工作,在北京做起了销售。两年下来,光是看过的戏曲票绑成一沓,就攒了15公分那么厚。 李志远回忆,从接触评剧开始,他就被传统的评剧唱腔而折服,让老艺术家重新走上舞台成为了总在敲打他的一个念想。李志远:“我从接触评剧开始,我就想这件事情要是有人来做多好。” 这话是李志远和公益演出的其他几位发起人的心声。 去年,有几位高龄的老艺人说,他们的愿望是为评剧、为戏曲留一些资料。于是,几位年轻人罗列了一个21位老艺人的名单,想办一场评剧的公益演唱会。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能实现,一位86岁的评剧老艺术家当时安慰几位年轻人说,“没事,咱们明年再弄。” 这位老艺术家曾在新中国成立前自己带着班子唱戏,一直都“挑班儿”;新中国成立后,被分到河北衡水一个区里面的剧团。李志远每次和她聊天,就像“考古挖到了宝一样”。因为这个老艺术家的技艺高,什么角色都能演。她懂得特别多,提到一些人不知道的剧目,她都清楚。 然而,今年,这名老艺术家去世了。这让李志远感到了事情的紧迫。李志远:“挖掘这个的意义还是为了传承评剧,这么多老艺人把这个东西留下来了,没人知道、没人继承,等以后想研究的时候,人没了。” 李志远决定不能再等了,要马上着手来做这件事情。李志远:“先想到的是肖博。他是一个资深的戏迷,他对评剧研究的比较深。他掌握的老演员的情况,哪里有什么角儿。一天10个电话。他的第一反应是支持,他的想法比我还要早。早3、4年。他也想组织这么一场,还是机缘问题。还找了张金松。都是一拍即合。” 资深评迷肖博 肖博算资深评剧戏迷,现在担任着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的戏迷联谊会会长,张金松也有着自己的评剧自媒体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