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看白癜风专业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承继文匯传统秉持讀書品质★文汇读书周报ID:whdszb

《文汇读书周报》第号第五版“三味书屋”

(年1月20日发行)

新闻报道让我们重回历史“现场”

——读《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

苏剑博

《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

张刃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雨果在《笑面人》中曾说:“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感是我们认识时代的一种弥足珍贵的直觉,而紧张的现代生活往往使我们难以有余裕去突破各种压力下的视野窄化,而基于历史时刻的生动客观的新闻报道,则为我们重回历史“现场”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视角。《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就是这样一本书。——年10月,蒙耻八年的故都北平光复,一度停刊闭馆的北平大公报也随之“复员”,投入新的工作。作者张刃的“报道”即从此处切入。作为资深新闻人,张刃除了对时间和事件做简单导语之外,并未对报道做太多个人化的解读,而几乎是“平铺直叙”地串联起了北平大公报记者们一篇篇关于时局与战局的报道。——作者自己在题跋中表示,为了保留原貌,体现真实,节录了许多报道原文,因而全书如一篇大“通讯”,“新闻性”颇高而“文学性”则退居其后,北平四年的世态百相如一部纪录片细致入微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以新闻逻辑打通事实之一管,让读者自己去窥探和感受曾经的中国人和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在特定时代所经历之命运种种与所作的历史选择。《大公报》年8月15日的版面刊登了日军投降的消息——《北平电话》的文字本身展示出一种平行时空的特征,因其将今人的解说和“故人”的陈述直接以文字相连,熟悉中有种微妙的陌生。微妙之处在于,“旧闻报道”中的语气和措辞在如今的新闻报道中已然难觅,但它却时时勾起我们对新文化运动那一时期的作家文本的况味。当然这只是文本所散发出的气质,是给予读者品读的意外之馈赠,书中所“报道”的北平时事才是重头戏。——年10月10日,故宫太和殿举行了华北战区日寇受降仪式,北平光复。光复之后,北平的社会任务是明确的——接收和重建,此时北平局势依然混乱,日寇侵占多年搜刮压榨以及刚结束的战乱令百姓生活无比困苦。但“重庆来的人”治理手段不比日寇高明,贪婪或有过之,“五子登科”之丑恶现象令时人侧目。这四年的北平,是座混乱和呐喊之城——工农商业凋敝,物资短缺,物价飞涨。大公报针对这些现象发出温和却直指问题根源的质问:“接收工作未能给人民以温暖……接收人员的失职,政府要负的责任实比个人为大。日军为何不缴械?大汉奸何时惩办?这些大问题不能解决……人们像在做一场永远做不完的噩梦。”——在本书中,张刃编排了“光复”之初看北平;北平汉奸的末日;北平军调天;北平岁寒图;愁城何止是北平;:故都学潮;风雨飘摇文化城等七个主要部分,给读者放映了北平四年的浮世记录,让我们一帧帧地看下去。——北平的这四年,不论是新闻界还是人民群众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fz/7584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