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领劲的妙用 作者马权友 太极拳讲究沉稳和动中求静,这是从整体行拳过程而言的,而在每个动作起动的瞬间要用意,体现快带,以梢节领劲带动全身运行。在太极拳实用中,也要体现心劲引领的奇妙作用。拳论就曰:“心劲一领起来,而五官百骸皆随之而起。”这说明:“领劲”在太极拳中尤为重要,有引领和提神的作用。 一、心劲的引领作用 练太极拳讲究用意,行拳走架意念在先,肢体运动随意,内气合意而催行。拳论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这说明心神的领劲作用非常重要。这好比战场,心神为主帅,是指挥官,身驱为作战的士兵,听命于主帅调遣。心劲的领劲作用非常大,它能调动人的先天本能,能发出意想不到的神奇威力。有这样一个事例,多年前一山区妇女带吃奶的孩子下地干活。她将孩子放在田头后,开始干活,时间不长,就听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一头豹子正叼她的孩子。这名妇女激了,伟大的母爱驱使她与豹子搏斗,她夹住豹子的脖子,竟把豹子夹死。这是因妇女把心劲调动起来了,使其产生无穷力量的结果。如果不是救自己的孩子,恐怕其见到豹子早吓坏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在太极拳比赛中,若把心劲调动起来,以心劲引领动作,会使表演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可谓“人来疯”,效果事半功倍。而在实用防身上,心劲上来,感觉脚下有力,总想前蹭前冲,势不可挡。反之亦然,准是吓得身发抖,浑身发软,吃亏自然。 上面说的主要是心劲的作用,关键是心劲怎么领?这要求加入意念,打拳要无人似有人,拳势要有攻防含义,要有必胜的信念和取胜的技法,要彰显霸气。霸气要体现在眼神上,表现炯炯有神,气贯印堂。眼睛是心之苗,如果将练拳比做战场,那么眼晴是心神主帅的先锋官。眼神要越过手,涵盖手臂,领于动作,锁定假设目标,眼到手到,气劲随之而到。除了用眼神提心劲外,还要注意打拳要有意境,如进无人之境,行拳堪比神仙,仙风道骨,出神入化;或意入战场,金戈铁马,威武雄壮,霸气十足。这样加入意念打出后拳霸气大度,大师风范,胆大心劲扬。我常对弟子讲,打拳要抬起头,睁开眼,不要缩身鼠目,见不起人,打出的拳像小偷似的,胆小意乱。 二、头顶领劲的作用 “头往上领,两肩松沉。”这是我教拳时经常要求弟子的。头领起,两肩松掉也是看一个人功夫高低的标志之一。如果肩沉得如脖子拔出来了、肩膀掉了,这影射功夫已达一定层次,若加上中气十足,说明身之功力很大。头领劲的作用是为立身中立,身如旗杆。拳论也提到:“虚领顶劲。”立身竖脊,有利于拳架稳当,中正安舒,心态坦然,内气下沉,气沉丹田。练太极拳最忌低头仰脸,左右歪斜,摇头晃脑。这样不利内气下沉,弄不好会横气填胸而伤身。我常讲这个例子,一半瓶水,立时水平面平静,犹如打拳心静体松气沉,当瓶子歪了时,水平面也会随之倾斜,使水平面升高,这好比歪身打拳内气上浮填胸,造成气滞胸闷。若是乱晃瓶子,水便乱溅,这像歪斜晃脑打拳,内气不沉,上下乱蹿。 走架时做到百会穴轻轻上领,使脖子自然垂直,不仅人精神,而是有养生作用。颈椎拉直,从养生方面来说,对缓解颈椎病有好处。颈椎坚直还有利于内气上下通畅,气推血行,对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练拳时若是做到头上领劲与骶骨下坠、尾闾中正相对拉,就会驱直腰椎,使脊柱拉直,从而也让命门后撑,形成身弓的崩弹劲。在太极拳的五弓中,身弓龙劲为主,就是以腰为主弓,命门穴为弓顶,前对脐部,中有丹田,是全身的重心所在,也是发劲的来源所在。两腿弓是身弓的基础,是主弓发劲的保障。两臂弓是主弓发劲的途径和助力。练太极拳五弓具备,便有全身整劲出现。这也得益于头的上领劲。 三、末梢的领劲作用 练太极拳讲究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等,这个“欲”实际就是领劲,是动作起动前的引动,体现在手指上,便是梢节领劲。如果肩膀大臂为根节,肘为中节,那么手指便是梢节。练拳时要做到根节催、中节随、梢节领。在手指领劲中,我马权友教徒弟重视“食指"的领劲作用,当虎口撑圆时,便形成“枪指",既型似手枪,瓦垄掌,缠丝劲便形成。在推手中食指领劲作用很大。如果我们把转腰胯叫公转,那么枪指缠丝领劲应叫自转了。推手实用中公转和自转同时运用,效果会事半功倍。枪指在单推手中运用有缠压锁化对方的作用。 我在教弟子练太极拳时,很多地方加入了梢节领劲。如在“白鹤亮翅”转“斜行”时,就运用了右手食指引领带动全身转动技法,而且在梢节领劲时,也就是在动作起动时,动作运行要快,体现太极拳快慢相间的特点,从而使练出的拳更有韵味。 此外,梢节劲还有加速的效果,如多节火箭的末节火箭,也似冲击钻。这种加速技法运用得好,会打出穿透力,关键是要加入意念,做到意到气到劲到。我教徒弟打“掩手肱拳时,常提醒发劲要像冲击钻,末梢要有前冲远放,打出穿劲力。 四、胯骨的领劲作用 胯骨领劲作用最难练出,但威力也大。这要求太极拳练到“腰松胯活”。腰是身体上下的枢纽,有固身作用,也有带动的作用。固身须合劲,带动须腰松,腰松胯才能活。胯活了,就会抖动,抖动带身,威力加大。胯骨领劲实际就是臀部领劲。俗称用屁股打人。发劲时敛臀,使劲力从臀部发出;防守时泛臀,减轻腰的承重,加大下盘力量,使身体稳固。 胯骨领劲在打横向挒劲时,作用明显。通过胯骨与拳掌的反向对拉抖弹,便能发出明显的整体抖弹劲,使劲力干脆通透。 总之,心劲领起神贯顶,四肢百骸均听命。虚领顶劲身中正,命门后撑功练成。手缠身随脚定向,行气走劲任翱翔。腰松胯领妙无穷,久练气劲能畅通。(文/马权友) 马权友,天津市宁河区人,大学文化,全国公安文联作家会员、天津作家会员、天津滨海摄影家会员,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王西安,至今已习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内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摘金夺银,培养弟子众多,为全民健身做出了贡献,多次在国家级杂志《中华武术》上发表有关太极拳论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天津滨海电视台、宁河电视台、《今晚报》、《渤海早报》、《天津政法报》、北方网等媒体曾报道了马权友传授太极拳的事迹。传授太极真功:马权友;;马权友太极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