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世界,激荡思维,欢迎来到新闻引力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星期四,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闻故事。 疫情防控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12月8日,成都新增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相关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布,这本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常规操作,但因为患者赵某,一个20岁的成都姑娘的活动轨迹牵涉多家酒吧等场地,这个信息触动了一些人的八卦神经。很快,就有一张具体到时间、地点的活动轨迹图在网络热传。不仅如此,赵某的私人信息遭到“人肉”,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详细住址等信息在网络被人公布。 如果你质疑这些网友泄露传播个人隐私,他们还会回怼:新冠感染者的隐私能比公众健康重要吗? 一个20岁的成都姑娘,在被确诊之前,她不过是那个人口超万城市中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活动范围大如何、喜欢与朋友聚会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与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样,应当是全权由她做主,不应成为可以被他人随意浏览、点评的信息;在确诊之后,她如实说明自己的行动轨迹,没有隐瞒,配合流调。作为一个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她也是值得我们同情和关心的。我们又何必以上帝视角、事后观点去过度苛责她呢? 成都商报发表评论称,作为事件牵涉地的居民,人们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是否存在被感染可能性,无可厚非。出现确诊病例第二天,成都市及时公布流调情况,也是为了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防控疫情传播。但顺着绷紧的节奏,将对疫情的恐慌,上升为对个人私生活的指指点点,甚至无端谩骂,就属于反应过度了,值得我们出言阻止。如果赵某是在明知道自己家人确诊的情况下,依然跑出去乱转乱玩,那确实应该被骂“没有责任心”。但如果她并不知情呢? 没有人愿意成为新冠患者,现在,也没有证据证明赵某有任何主观故意。 我们需要保持平和心态和理性态度,消除内心恐惧,才能更好地缓解焦虑情绪,汇聚起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正能量。 另一方面,这件事让我们想起不久前,天津的一位感染者也是在接受流调后,被网曝了个人信息,他表示,自己的手机号迅速被打爆,善意的人是慰问他,但更多是充满恶意的,上来就是语言威胁和攻击,导致其无法正常生活。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微博网友对陌生人的恶意吗?你能想象你或者家人的电话被一群人知道然后拼命打的感觉吗?如果放到我们自己身上,也许会崩溃。我们可以确认的是,那份带着赵某准确姓名、身份证号、具体到门牌号码住址的信息,绝对不应该被公布到社交媒体上,这是典型的侵犯隐私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谁都不能保证现在的赵某不会成为未来的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应该换位思考。针对“病例赵某个人隐私疑被泄露”一事,公安已介入调查。 说到底,我们应该像防范病毒一样去防范个人隐私泄露,无论是我们自己的隐私还是别人的隐私,都是很重要的。如今,简历泄露、人脸识别滥用、快递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形无孔不入。如果大家都没有隐私意识,就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简讯放送 ▲习近平主席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为.86米。 ▲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猪肉价格下降12.5%。 ▲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对美方制裁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提出严正抗议、予以强烈谴责。 ▲拜登将提名中央司令部前司令、退役四星将军执掌五角大楼,美国可能诞生首位非洲裔防长。 以上新闻内容由引力盒子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fz/7589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