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5月6日、7日,“劳动最光荣——天津广播百名播音员主持人基层体验”第六小分队来到了北辰区东都市渔业产业园。北辰区西堤头自古水陆交通便捷,有着深厚的渔乡文化传统,现如今科技无公害养殖成为这里的特色。我们一起来看看成员们的劳动体会。

新闻广播主持人芬菲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百亩露天鱼塘真是兴奋又紧张!说句实话,平时见了鱼光闷头吃了,真没注意这水产养殖里的学问:什么是现代渔业养殖技术?水面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机器又是做什么用的……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此次走基层体验的第一课:渔业水质检测。有句话叫“养鱼先养水,水好鱼才好”。我注意到,这里的每个鱼塘旁边都有个半人高的机器,这是循环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它的外部连接着一个方形的外置检测器,需要人工把它投放到水中,这样一来,这小家伙就可以自动监控水体的酸碱度、温度、含氧量等水质指标了。看专业人员举重若轻动作娴熟,我也上手试了试,别看这个检测器只有脸盆大小,投放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因为机器本身有一定重量,同时还要保证它在水面上不倾斜,所以投放时需要用巧劲儿。我和小组同事反复尝试多次,才最终把它投放成功。当看到检测员手机上收到监测系统传来的水质数据时,我已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技术给渔业养殖带来的变化。

经济广播主持人长军

为了保证产量,池塘里的鲤鱼一天三顿饭必须准时准点。而产业园里一共饲养着年产万斤的鲤鱼、分布在十几个池塘,吃的饲料全都需要人工搬运。来自山东的马师傅今年五十出头,40公斤一袋的饲料袋扛起来就走,还能一路小跑着跑上通往池塘中央的木栈桥,再将饲料投放在桥头的饲料桶。十几个池塘,每个池塘一天喂三次,一次两大袋,这样算下来李师傅每天要负重三四吨。我学着李师傅的样子卯足劲抱起一麻袋饲料,还没扛到肩上就滑落在地上;几经尝试之后,我只能抱着麻袋缓慢移动,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木栈桥上,水面的晃动让我感觉一阵阵眩晕。昨天的风很大,可忙碌的马师傅却大汗淋漓。池塘里的鱼儿们吃得美,可喂鱼,真不是一件轻松事儿。

生活广播主持人宋敏

为了保证鱼虾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给池塘周边除草就成为渔业园里几十位工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要想把池塘四壁的草清除干净,人就必须下到池塘里,脚踩着池塘边沿只有十几厘米宽的湿滑的砖,手握镰刀清除杂草。开始的时候,连镰刀都是第一次见的我们,笨手笨脚地跟着俩位师傅学着割草,但是腿却一直不听使唤地发抖,因为脚一滑没准就会掉到水中;而且镰刀很锋利,生怕出现危险。半个小时下来,我们一队4个人勉勉强强只割了池塘一面的杂草,而我们的俩位师傅已经把其他三面的杂草清除干净。不过我们也很快找到了割草的窍门,接下来的工作中效率也加快了不少。半天下来,手上都磨出了泡,指甲缝里也沾满了泥土,但是我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了渔业工人们风吹日晒下劳作的艰辛,我觉得值了!

滨海广播主持人赵敏

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鱼也是一样,早中晚三顿,需要人工定时定点的投放,不能有任何偏差。鱼吃的是玉米和大豆添加营养素混合制成的绿色饲料,产业园区有十多个多亩的鱼塘,每个塘都投放了4万多斤鱼苗,喂养可一点也不能马虎。马师傅每天要把上千斤的鱼饲料送入投饲机,投饲机再以每十秒一次的频率不断地投放到鱼塘中;随着机器里饲料的减少,还需要人工搅拌帮忙,让饲料更均匀地洒落投放。与此同时,还要时刻观察鱼吃食的情况,拿捏投放量的多少。马师傅一点点教我如何快速安全地搅拌,同时告诉我注意要观察,当看到水面能见度扩大,没有鱼翻腾的时候就可以停止投喂了。装满投饲机的鱼饲料沉重又粗糙,搅拌时磨得皮肤很疼,我这才注意到马师傅的手已经被磨得满是老茧。

交通广播主持人孟萱

渔家人靠水吃水,在产业园区里,我们还遇见了在废弃池塘里打捞红虫的左师傅。打捞红虫是为了制作鱼饵,供前来垂钓的客人使用。左师傅一脚深一脚浅地试探池塘里泥土的软硬,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将网用力一抛,撒得很远,再缓缓拉回来。一网下去,黄泥里面藏着几百只红虫,左师傅再用沙漏慢慢筛出黄泥,活蹦乱跳的红虫就尽在眼前了。我在旁边想帮忙整理他打捞起来的红虫,谁料池塘边的泥土异常松软,毫无经验的我双脚瞬间被陷进泥沼,无法动弹。左师傅说,这池塘里的泥有松有紧,有软有硬,像我这样大手大脚走进来是很危险的,要慢慢地一步一步试着走进来,尽量踩在硬的地方才行。帮左师傅把上午的收成装袋完工,已近正午,当我再次使尽全身力气把自己从泥坑中拔出来时,已是“汗水湿透衣背,泥巴裹满裤腿”了。

生活广播主持人明月

为了打造产业园区的靓丽风景,池塘周边的杂草都要清除干净,重新进行绿化。因此我得以在产业园看到了一辆特殊的车——除草车。除草车看起来就象老式的、不带蓬的拖拉机,四面见风;车从草地开过去,杂草被清除的同时,泥土就象被犁过一样松软,便于进行新的种植,即快捷又省力。我一看,这活儿肯定能干啊!凭着自己18年的驾龄,开车还不是小菜一碟!没想到一上手就感到不妙,因为泥土地坑洼不平,车开出去就像一条蛇,歪歪扭扭不成一条线,身后的草地总是留下几片清不干净,还得重新再来。驾驶员赵师傅在一边喊道:“眼睛不要看地下的草,往远处前方看就能跑直。”果不其然,师傅一点拨、我的驾驶技术明显好转。虽是5月天,池塘上吹过来的风依然很硬,拍到脸上很疼;车后卷起的尘土把我包围,很快就成了土人。劳动虽辛苦,但学到一门新技术,真是不虚此行!

音乐广播主持人刘薇

我们小组昨天体验了土路填坑的工作。由于前天夜间的降雨,池塘边的土地变得更加凹凸不平,很多坑里都有积水。把这些坑填平,使路面平坦,保障运送鱼苗和饲料车辆的通行安全,这是我们小组的首要任务。

我原以为这工作挺简单的,不就是铲一锹土填一下坑么,马路边看都看过无数次了。结果一上手就见傻,原来挥锹铲土需要的力气还真不小呢,十几锹下去,我的胳膊就开始酸了。偷偷瞥了一眼头裹方巾,从一大早就开始劳作的几位师傅们,不仅工作神速,就连每锹铲的土都比我们多一倍。我和小伙伴们挽挽袖子咬咬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埋头干了起来。

从九点半到十一点,无数次地弯腰铲土,让我们累得直不起腰来,双手的每一个指甲缝都在不经意间填满了泥土。当劳动结束,汗水未干,望着满载着鱼饲料的车子从平整的路上驶过,我们所有人的心里都充满着最快乐的音符。劳动真美好!

接下来的日子,多名播音员主持人将分10批深入到本市工厂、农村、学校、医院......参与生产建设和一线劳动,体验基层劳动者的艰辛。天津广播也将会把最热乎、最接地气儿的信息呈现在您的面前,带您一览津城行行业百态、也许他们明天就会出现在您的身边,走入您的生活。期待您的持续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fz/7591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