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考生在网上询问:过了本科线,所有志愿服从调剂,最低限度也能上本科学校。这样理解对吧?这种理解有重大偏差!问题出在对高考志愿填报时三条线的理解,含混不清。1,第一条线叫省控线。也就是省级招生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出全省本科一批、二批和专科批的最低控制线。比例通常是-%。什么意思?比如今年某省理科要招10万名本科生,则会以第10.5万名或第11万名考生的分数为最低控制线。在这条线以上的才有资格进入本科批投档,所以,省控线也就是获得资格的线。题主过了本科线,还只是第一步,获得了在本科院校投档的资格。2,第二条线叫投档线。在平行志愿规则下,分数高的考生先检索,检索时遵循考生志愿,从第一到到N的顺序。检索到考生的志愿学校招生计划仍有缺额,计算机就会把考生的档案投给学校。投到最后一个名额时,该校招生通道关闭。而这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就是该校在某省(区、市)的最低投档线,又叫高校最低提档线。可以看出,最低投档线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高校自己划定的。否则,就不会出现招生断档,有考生低分捡漏成功的情况。比如今年厦门大学在安徽文史类、天津财经大学在安徽理工科招生的最低进档线就惊掉了人们的大牙!题主获得本科批次站队资格后,并不表示一定会被提档。比如选择的几所志愿学校均在轮到题主之前招生计划满员,题主就杯具了!从本科批次滑档了!具体点就是假设题主是分,全省排名多名,填报的6所学校,均在轮到排名的考生时招满了,题主的档案就无处可投了!3,第三条专业录取线投档成功是第二步,进入了学校的审阅视野而已,能不能录取,还要看第三条专业录取线。也就是由学校热门专业、普通专业、冷门专业的录取名额和填报人数决定的一条最低分数线。假设题主分进档了,志愿学校第一专业报考人数太多,录满计划数时,最后一名的分数是,第二志愿专业录到分考生,第三志愿专业录到,依次为,,,那么题主又杯具了!但是,只要题主填选了专业服从调剂,学校就会将题主往尚未招满的专业上调剂。只不过,被调剂专业不太可能是普遍认为的好专业罢了。这里仍然有前提,除了服从调剂,还要符合专业限制条件才会调剂,比如色盲/色弱不能填报某些专业,填报了,就算服从也不会调剂,而是退档。被志愿学校录取,等于是连闯三关,先跨过省控线,相当于进了停车场;再跨过投档线,相当于上了一辆车;再跨过专业线,相当于分到了一个座位。缺一不可,不听从调度(服从调剂)除非实力很强(考分高)。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mt/7612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