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矿工之子

年10月,马兴瑞出生在一个矿工之家。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在当地的煤炭矿务局当过工人。幸运的是,在他高中毕业前夕,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他参加了年的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跨入大学校门。

对于在矿工家庭长大的他来说,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报考矿业大学,并最终选择了全国重点大学——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

大学“独吃小灶”

上大学那一年,阜新矿业学院新设置了工程力学专业,因为马兴瑞的数理化成绩突出,就将他自动“收编”,让他从此走上工程力学的学习与研究之路。

这是学校的第一个力学班,阜新矿业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基本参照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等有力学专业的老牌学校安排;在师资配备上,以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居多,。优选的课程、雄厚的师资,使这个班成了这所学校唯一“独吃小灶”的特殊班级。

读书期间,马兴瑞基本就没离开过学校,平时的娱乐最多也就是看看电影。课余时间,他把教科书上的习题一道道认真做完,又去自学一些高深的课程。每天,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图书馆的人,被同学们公认为班里学习最刻苦的学生。毕业前,他选择了报考天津大学的研究生。

3

天津大学的“学霸”

来到天津大学,马兴瑞选择了非线性动力学为主攻方向。当年全校共招了名研究生,公共课考试时,谁也考不过马兴瑞等5位一般力学专业的学生。马兴瑞和他的另4位同学,为此很是兴奋与自豪,比着学的劲头更足了。

年3月,马兴瑞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而在此前的几个月,他已顺利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务院学术委员会颁发国家学位制度后的第一批博士生。

4

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导”

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他的导师是刚刚从校长职位上退下来的黄文虎教授(黄教授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年,黄教授仅招收了三名弟子,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跻身其中。马兴瑞毕业时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专业的第一位博士。他的研究方向转为国际上热门的弹性动力学。

学习期间,他的钻研精神深得导师赏识。年3月,他的有关基础力学的博士论文一经发表,立即得到力学专业领域老学部委员们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外力学界也产生了不同凡响,一时间好评如潮。

从年考入大学至年拿到博士学位,马兴瑞在力学专业领域苦读了近10年,做一名高水平的知名教授是他的人生目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马兴瑞留校任教,很快进入学校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年11月,他被破格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两年后,晋升为博士生导师。当时34岁的他,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5

哈尔滨“十大新闻人物”

马兴瑞在学术上的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年被国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年被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年,马兴瑞在获得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奖后,曾被哈尔滨《新晚报》称为“科苑新星”,年初还被《新晚报》评为年度哈尔滨十大新闻人物。

6

中国现代小卫星之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势头强劲的小卫星热,我国的部分高校与研究机构,纷纷开始了在这一新领域的技术较量与市场角逐。年6月,马兴瑞调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出任副院长,领军中国卫星研制的“国家队”,集中力量着手现代小卫星的研制开发工作。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期间就致力于小卫星研究的马兴瑞,称得上是国内研究小卫星的先驱。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小卫星研制刚刚起步的关键时刻,他受命兼任中国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实践五号卫星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

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一箭送双星,将风云一号卫星和实践五号卫星一同送入太空。当实践五号卫星顺利入轨的喜讯传来时,发射现场和卫星测控中心一片欢腾。马兴瑞和他的研制队伍在这一难忘的时刻彼此激情相拥,击掌相庆。

7

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

由于实践五号卫星研制在“快、好、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且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实用型现代小卫星公用平台——CAST小卫星公用平台,引起专家们的广泛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sh/7542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