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27655.html
六年前一次偶然的淘货经历,让武楷斯闯入旧物收集的天地。他走遍广州的旧货市场,将里面的江湖门道整理成文,随着“天光墟”数量的不断减少,这份独家指南成为广州旧货市场的珍贵留存。他也探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跳蚤市场,思考旧物的独特内涵及呈现方式,将展览、旅行、民宿与之结合,推动旧物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在武楷斯看来,自己是一个“精神八十年代人”,他把杂货堆里日常接触的中年人都看作同龄人。在他的记录里,二手市场里的人林林总总,背后的故事形形色色,这些都凝结在小小的物品里,化作时代的留证。几年间,武楷斯陆续收集了超过十万件物品,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旧物小馆,让这些遗落的物品得以续存。

武楷斯

一个把收破烂视作生命的人

Local本地: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武楷斯:我叫武楷斯,现在在做收集旧物的事情。我四年前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法学专业,但是没有继续从事和专业相关的事情,而是选择一条比较少有人走的路,就是收集旧物。我这些年已经收了超过十万件旧物,有一个自己的旧物小馆,一直致力于中国旧物文化的探索和鬼市文化的记录。

Local本地:是什么契机让你对收集旧物这件事开始感兴趣?

武楷斯:契机其实有好几个。第一个是大概年的时候,当时在桂林旅行,那会儿对于旧货市场一点概念都没有,青旅里有另一个同住的人,他很喜欢寻找过去军队的东西,听说桂林有一个旧货市场,我们就相约一起去找,然后找到了桂林六合路的旧货市场。他买了一本书送给我,我买了一个年的酒瓶,花了5毛钱。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旧货市场,在心里面埋下了一颗种子。

然后是年去美国旅行,在美国待了两个月,因为是穷游,旅行过程中缺什么东西,我就会去当地的跳蚤市场购买。比如我没法洗衣服,就会去跳蚤市场或者慈善店买那种二手的衣服,有很多广告衫都特别便宜,穿完就扔。我基本上每到一个城市都会上网搜,发现国外的旧货市场非常繁华,它们不仅有跳蚤市场,甚至还有后院售卖,叫YardSale,也在车库里卖,美国人喜欢住一个大House,有一个车库,所以也会有这样的GarageSale。还有慈善店、二手店,当然高级一点还有古董店。他们有这样非常系统的二手文化,但是在中国就很难见到,我就很好奇这个事情。

年,旧金山跳蚤市场年,芝加哥跳蚤市场

所以回来之后,我就在我所生活的城市找跳蚤市场,发现根本搜不到,一条新闻也没有。我就觉得很奇怪,好不容易搜到一条关于广州“天光墟”的新闻,还是年的,当时已经是年了。之后我从贴吧、百度知道等各种渠道,收集了二十条地址信息,花了小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二十个地点挨个走了一遍。每去一个地方,我就问当地的保安、清洁工、出租车司机这样的人,最后终于确定了当时存在的十二个跳蚤市场。又用一个月时间把它们整理出来,拍照片做记录,这才有了之后写的那篇《广州“鬼市”大暗访》,也是全网第一篇完整记录广州跳蚤市场的文章。

广州旧货市场

Local本地:国内外的跳蚤市场具体有什么不同?

武楷斯:欧洲国家的跳蚤市场“FleaMarket”这个词其实有两种说法来源,一种说来自于法国巴黎,一种说来自于美国纽约。这两种说法都是来自于西方,但其实中国的跳蚤市场历史算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悠久的,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有了文献记载,有了“鬼市”的存在。但是在中国现代社会,跳蚤市场却处在一个隐匿的角落,不太为互联网所知。

据我所查阅的一些资料,八十年代一些国家就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说每户人家每年有多少免税的额度,你可以出售自己的二手物品。他们的跳蚤市场已经非常规范化了,甚至还有门票制度,像有一些市场如果几点去要给门票,几点去门票减半,几点去不收门票等等,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流程。

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二手市场年,新加坡牛车水旧货市场年,越南胡志明军品跳蚤市场

西方跳蚤市场非常繁华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垃圾处理的费用成本非常高,如果请人来处理垃圾还要花钱,所以他们宁愿便宜点卖出去或者赠送。一些国家路边甚至都摆着很多大件家具,都是免费的,让大家随便拿走。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理念,像洛杉矶,很多大明星也都会去跳蚤市场买古着,形成了一种Vintage文化。在中国,Vintage文化也渐渐有一些萌芽,有一些发展。

Local本地:线下旧货交易空间的减少和线上旧货交易业务的繁荣,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些联系?

武楷斯:对,但是我认为线下的旧货交易是无法被线上取代的。因为线上交易你看到的只是一张图片,但是一个老物件它本身所拥有的质感、它和原主人之间的故事,甚至旧货市场还带有一定的社交功能等等,这些都是线上所不能代替的。

年,在曼谷收旧书年,菲律宾马尼拉的二手店

Local本地:怎样理解旧货市场其实也是一个社交空间?

武楷斯:相当于公园的性质,我们这些爱好者们每周都会定期来淘自己喜欢的东西,淘完之后一起吃个早餐,交流一下买到什么宝贝,互相分享一下心得。卖家每周也可以用这个时间见几个朋友,挣不挣钱没有关系,坐在这里聊天就很舒服。还有很多老头可能在家里待着无聊,他就想找人聊聊天,然后把家里一些旧的东西拿出来卖一卖,卖个五毛钱一块钱,他也不是很在乎。广东人很喜欢讲一句话叫“益街坊”,就是方便一下街坊邻居的意思。

天光墟玩家,黄伯

Local本地:卖家和买家都是住在附近的人吗?

武楷斯:要看市场,有的是纯旧货杂物市场,那就是什么人都有,可能本地的街坊邻居也有,捡垃圾的也有,收废品的也有,环卫工人也有,专门倒腾古玩的也有,都有。

Local本地:你平常会去哪里淘货?有固定的频率吗?

武楷斯:广州的旧货市场分为三种,一种是杂物市场,一种是古玩市场,一种是专项市场。专项就是有专门的门类,比如书市和电子市场。一般而言,全世界跳蚤市场都是这样的,分为纯粹的跳蚤市场以及古玩市场,就是FleaMarket和AntiqueMarket。跳蚤市场的价格相对较低,物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普遍没有那么好。古玩市场就会质量好一点,价格也会比较高。

广州现存的旧物墟有每天凌晨3点到6点的海珠桥、每天下午5点到7点的芳村码头,以及每周六早上4点到8点的荔湾加油站。然后古玩墟是每天下午5点到7点及每周二早上4点到8点的文昌北。每周六早上4点到8点,光塔路有书市。每周五晚上6点到10点,西朗会有二手电子市场。

我在广州的话一般就一周两次,周二凌晨跑一次,周六凌晨跑一次。白天也有开,但是白天的没有那么大,我精力有限也不会每天都去,所以固定就是每周二和每周六,每次从早上5点待到8点,大概三个小时。如果我住在市区,肯定是每天都要逛的。

Local本地:在旧货市场里遇到过哪些难忘的卖家?

武楷斯:有一个河南的大哥,他以捡垃圾为主,白天走街串巷,垃圾桶里翻一翻,晚上就去海珠桥摆摊,每天都去得最早,占据路灯下最大的位置,也很勤奋,但是他的东西实在不怎么样,卖不了多少钱。大哥很喜欢吆喝,每次都很卖力地宣传,努力想把东西卖出去,他叫卖的时候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口头禅,被我们一些朋友记录下来,比如“五块五块,给钱就卖”。吆喝一晚上,可能也就只卖了二十块钱,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卖旧货。(武楷斯在《广州最后的旧货指南》中写过这个故事的后续。薛大哥的母亲遭遇车祸,需要做手术,然而面对无力赔偿的肇事者,他只能再次回到广州捡垃圾。“在我们眼里,天光墟是一种文化,但对他们来说,却是赤裸裸的生存。”武楷斯写道。)

武楷斯与薛大哥

Local本地:刚刚你说到那位大哥的货很一般,淘货时你们会有一些衡量标准吗?

武楷斯:标准本身是有弹性的,但也有一些客观的判定方法,比如说材质、设计、年代等等,综合判断后还是能有一个大概客观的价值标准。但是在旧物这里,情感溢价可以有很多,假如这个东西价格只值十块钱,但是我非常喜欢,那么它在我心目中的价值可能已经到达一百块钱,这些都是说不准的。

Local本地:旧货市场里有什么“江湖规矩”?

武楷斯: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卖方和买方的一种博弈,你也不确定对方东西是怎么来的,可能是捡来的,可能是买来的,但是不能问货物来源,这个是大忌。很多时候来路他也不好说,其实直接捡来的,成本为零,说了他还怎么跟你喊很高的价格。如果这个东西它确实值这个价,那是他的运气好,我该给多少钱还是给多少钱,不会因为是捡来的我就给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一般而言,如果这个物品的来源或者背后的故事能够给它升值,卖家自己会说的。

年,柳州旧货市场

除了刚才说的“不问来路”,还有“买定离手”,意思就是买完了之后真假自辨,绝不退货。讨价还价时还有一个规则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物品的价值并不是那么客观,卖家觉得它值多少钱说一个价,买家心里可能有另外一个价。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比如卖家说一个东西两千块钱,但在我心里面觉得就只值五十块钱,我可能就说五十块,卖家也不会因此生气,这是非常正常的。

Local本地:你在收集物品时有哪些偏好?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武楷斯:我个人最偏好的是服装和书籍。服装,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古着”,其实这两者在本质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中国以前的衣服,从清代民国到五十年代七八十年代,我都很喜欢。不只是中国的服装,我也收集世界各地奇奇怪怪的衣服,比如美国的军装、日本的工装校服消防服、南美洲的拼贴装、欧洲的皮衣等等。有时还会有特别的发现,比如菲律宾用菠萝纤维做的Barong和广东顺德的香云纱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楷斯收集的南美洲拼贴装

然后还有书籍,书市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市场,很多地方都专门设置书市,比如成都的送仙桥、广州的光塔路、上海的文庙书市。我自己喜欢比较猎奇的书,好玩少见的书我都会去淘,也不会太在意它的年代,当然年代越早越好,但是近一点的,比如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书,它很有意思,讲的内容足够有趣、足够生动、足够少见,我也会去买,这个一般也是“物以稀为贵”的。

书籍、服装之外,还有家具,老的家具我也很喜欢,不仅是木制的中式家具,也可能是铁艺的、铜质的,材质和风格不限,只要它足够有设计感、足够有特点,我就很喜欢。

武楷斯收集的部分旧物

Local本地:平常收集到的东西都放在哪里?

武楷斯:大概是15年10月份第一次玩天光墟,我就开始收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看到什么喜欢就去买。最开始是在宿舍里放着,我们宿舍有四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柜子,我就把所有舍友的柜子都征用了,用来填我的破烂。后来又把这些东西放在宿舍楼梯夹角的地方,之后我在离学校不是很远的小洲村租了一个仓库,光是搬宿舍就搬了一个月,然后就在这里扎根了。

年广州从化,因为错过大巴车,只能带一张床上地铁

现在有一个小仓库,家里面其实也堆成了仓库,店里面也等于是一个仓库。店就是之前的“武库旧物馆”,不过现在已经改名了,叫“永续商店”,永远继续,表达一种循环的理念,别人放弃的东西,我却视如珍宝,它们在我这里继续存在下去。店是16年初建立的,当时的设计思路就是物尽其用,有什么用什么。第一年没卖过东西,纯粹就是收过来。我是一个很喜欢分享的人,所以没有简简单单地做一个仓库,而是做了一个铺面。我也想展示,但是物品太多,其实不太好陈列分类,就是有所展示吧。后来又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个,都在小洲村。

永续商店

Local本地:店里生意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有意思的客人?

武楷斯:一般般吧,我也不是一直卖,这个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收入能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就够了。目前日常运营的人员就是我和我女朋友。有一次,一个客人在我的店里买到了自己以前读书时候的同学录,当时我不在,没能记录下激动人心的时刻。对方后来还拿着同学录找到了以前的朋友,很神奇。

永续商店展示的部分旧物

Local本地:你怎样“使用”这些收集来的物品?

武楷斯:有的是淘来给自己用的,有些出售,还有的收藏。其实不会有很明显的界限,比如衣服,今天想穿哪个了都可以穿。我收过一个三百多年前的地契,很多人在店里看到,开玩笑说你可以去看看这个房子还在不在,说不定是你的了。不过目前收到的东西还是以五十到九十年代为主,解放前的东西价格比较高,收的难度大一些,解放后的东西价格稍微划算点,也是比较能收得起的。种类的话,世间万物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高级不高级的我都会收。有一次特别搞笑,我淘到个沐浴露,没注意看,拿回来发现上面写着“白毛犬专用”,我盯着它沉思了五秒,问自己还要不要用。我们玩这个的有一句话叫“百无禁忌”,顾忌太多你肯定做不了这行,我店里面有墓碑,有神位,还有马桶、夜壶,什么都有。

永续商店展示的部分旧物

我用收集到的一些物品陆续做过十几次展览。17年的时候,当时刚玩一年多,在广州的正佳广场做过一个关于“天光墟”的旧物展,为期一个月,周末也会有一些分享活动,跟大家交流关于天光墟的心得、历史,还有物品的讲解,就是在天光墟里淘来的东西,比如旧相机、旧书籍、旧报纸、旧唱片机等等,一些旧的东西。

武楷斯做过的部分旧物展览Local本地:旧物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武楷斯:我觉得是一种可能性,我永远不知道今天在市场里会淘到什么样的东西,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摊儿会出现什么样的宝贝,这种丰富的可能性带给我一种极强的探索欲,让我不断地去寻找、去探索这些老旧但又非常神秘的东西。

新的东西是标准化的,是流水线的。如果去逛超市,你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逛旧货市场的时候,每一个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过往,有自己的设计,是非常不一样的。

Local本地:收集的旧物背后,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

武楷斯:其实只有一些像书信或者书籍类的东西,是能够明显看出来过去的故事和历史,因为它写在上面,其他东西都是比较难发掘的。只能是说去学习,这本身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我前年收到过一套明信片,是年一个广州女孩和一个法国人之间的信件往来,里面都是一些关于爱情的甜言蜜语,大概有一百多份,我特别喜欢。

一般而言,物品流落出来可能是原主人过世了,也可能是卖废品时不小心卖掉了。很多情况下都是老人过世,子女把老人的物品要么扔掉,要么卖废品处理掉。有段时间我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ianjinshizx.com/tjxw/758714.html

------分隔线----------------------------